东涂西抹
基本解释
词条:『东涂西抹』
拼音:dōng tú xī mǒ
注音:ㄉㄨㄥ ㄊㄨˊ ㄒ一 ㄇㄛˇ
解释:涂、抹:原喻从事文辞。比喻用笔随便写写画画。
成语解释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使用频率:一般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主体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规用法:东涂西抹联合式;作谓语;比喻胡写乱画。
典故出处: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 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报道莫贫相!阿婆三五少年时,也曾东涂西抹来。”
运用示例:我从前曾经要学画两笔山水,东涂西抹的,闹了多少时候,还学不会呢。◎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七回
精选例句
1、十一次东涂西抹呕我心肝催我命仓皇岐路再休提。
2、为学总须根柢经史,否则道听途说,东涂西抹,必有露马脚狐尾之日。
3、第二天,温斯顿给克莱门蒂发去一份电报:“我终于沉迷于东涂西抹之中.”。
4、苏某之字,东涂西抹、,焉敢于宋尚书面前?
5、小庆经常在墙壁上东涂西抹。
古代诗词
金朝.段成己.望月婆罗门引 仲:「东涂西抹,笑颠狂、如我向来稀。」
宋代.陆游.阿姥:「犹有尘埃嫁时镜,东涂西抹不成妆。」
宋代.陆游.山房:「东涂西抹非无意,皱面朱铅太不宜。」
宋代.刘克庄.临江仙:「玉笛钿车当日事,东涂西抹都曾。」
元代.刘敏中.摸鱼儿 九日上都次韵答邢伯才:「东涂西抹皆倾国,只有效颦人丑。」
近义词:东抹西涂、擦脂抹粉、胡写乱画
反义词:一丝不苟
基本字义
东(東)dōng(ㄉㄨㄥ)
1、方向,太阳出升的一边,与“西”相对:东方。东经(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或经线)。东山再起(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付诸东流。
2、主人(古代主位在东,宾位在西):房东。股东。东道主(泛指请客的主人,亦称“东道”、“作东”)。
3、姓。
基本字义
涂(塗)tú(ㄊㄨˊ)
1、使颜色或油漆等附着在上面:涂饰。涂漆。涂抹。
2、乱写:涂鸦。
3、用笔抹上或抹去:涂改。涂窜。涂乙。
4、泥泞:涂炭。
5、河流或海流夹杂的泥沙在地势较平的河流入海处或海岸附近沉积而成的浅海滩:海涂。滩涂。
6、同“途”。
7、姓。
基本字义
西xī(ㄒ一)
1、方向,太阳落下的一边,与“东”相对:西面。西晒。西域。西方。西席(旧时对幕友或家塾教师的敬称。古代主位在东,宾位在西。亦称“西宾”)。西宫(借指妃嫔)。
2、事物的样式或方法属于西方的(多指欧美各国):西学。西画。西餐。西医。
3、姓。
基本字义
抹mǒ(ㄇㄛˇ)
1、涂:涂抹。抹粉(喻美化或掩饰)。抹黑(喻丑化)。抹子(瓦工用来抹灰泥的器具。亦称“抹刀”)。
2、揩,擦:抹拭。哭天抹泪。
3、除去,勾掉,不计在内:抹煞。
4、轻微的痕迹:“林梢一抹青如画”。一抹余晖。
其他字义
抹mò(ㄇㄛˋ)
1、把和好了的泥或灰涂上后弄平:抹墙。抹石灰。
2、紧靠着绕过去:抹头。抹身。
3、用手指轻按,奏弦乐指法的一种。
其他字义
抹mā(ㄇㄚ)
1、擦:抹桌子。
2、按着向下移动、除去:抹不下脸来(碍于脸面或情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