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村夫俗子

基本解释

词条:『村夫俗子』

拼音:cūn fū sú zǐ

注音:ㄘㄨㄣ ㄈㄨ ㄙㄨˊ ㄗˇ

解释:指粗野鄙俗的人。

成语解释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使用频率: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主体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规用法:村夫俗子作主语、宾语、定语;指粗俗人。

典故出处:清 李渔《风筝误 鹞误》:“我虽然不识字,不晓得诗的好歹,只是写得这几行子出的,也不是个村夫俗子了。”

近义词:凡夫俗子、村夫野老

反义词:达官贵人

基本字义

cūn(ㄘㄨㄣ)

1、乡下聚居的处所:村子。村塾(旧时农村中的私塾)。村民。

2、粗野:村野。村俗。村话。村气。

基本字义

fū(ㄈㄨ)

1、旧时称成年男子:渔夫。农夫。万夫不当之勇。

2、旧时称服劳役的人:夫役。拉夫。

3、〔夫子〕a.旧时对学者的称呼;b.旧时称老师;c.旧时妻称夫;d.称读古书而思想陈腐的人。

4、与妻结成配偶者:丈夫。夫妇。

其他字义

fú(ㄈㄨˊ)

1、文言发语词:夫天地者。

2、文言助词:逝者如斯夫。

3、文言指示代词,相当于“这”或“那”:夫猫至。

基本字义

sú(ㄙㄨˊ)

1、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俗尚。风俗。习俗。约定俗成(指某种事物是由群众通过长期实践而认定形成)。

2、大众化的,最通行的,习见的:俗名。俗语。俗曲。雅俗共赏。

3、趣味不高的,令人讨厌的:俗气。俗物。鄙俗。粗俗。庸俗。

4、凡世间,相对于仙佛僧道:俗人。世俗。僧俗。凡夫俗子。

基本字义

zǐ(ㄗˇ)

1、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

6、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姓。

相关汉字

相关组词

奥林匹克村 八月的乡村 边村 不当村 二村 干村沙 发村 地球村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3-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