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横三竖四

基本解释

词条:『横三竖四』

拼音:héng sān shù sì

注音:ㄏㄥˊ ㄙㄢ ㄕㄨˋ ㄙˋ

解释:有的横着,有的竖着。形容杂乱无章,没有条理。

成语解释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使用频率: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主体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规用法:横三竖四作状语、定语;指杂乱无章。

典故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三回:“一坛酒我们都鼓捣光了,一个个吃的把臊都丢了,三不知的又都唱起来。四更多天才横三竖四的打了一个盹儿。”

古代诗词

宋代.释智朋.偈倾一百六十九首:「坐一走七,横三竖四。」
宋代.释法薰.偈倾一百三十三首:「尽大地总是自己,满目尘埃横三竖四,捏聚放开。」
宋代.释广闻.偈颂一百四十二首 其六十一:「竖四横三,横三竖四。」

近义词:颠三倒四、倒横直竖

反义词:整整齐齐

基本字义

héng(ㄏㄥˊ)

1、跟地面平行的,与“竖”、“直”相对:横梁。横楣。横额。横幅。横批。横披(长条形横幅字画)。横匾。横标。横空。

2、左右向的,跟目视方向垂直的,与“竖”、“直”、“纵”相对:横写。横排。横向。横斜。纵横。

3、地理学上指东西向的:与“纵”相对:横贯东西。

其他字义

hèng(ㄏㄥˋ)

1、凶暴,不讲理;蛮横。强横。横暴。横蛮。

2、意外的,不寻常的:横财。横祸。横事。横死。

基本字义

sān(ㄙㄢ)

1、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

2、表示多次或多数: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基本字义

竖(竪)shù(ㄕㄨˋ)

1、直立,直立的,与“横”相对:竖立。竖井(一种垂直的矿井)。竖琴。竖起耳朵听。

2、汉字笔形之一,自上往下。

3、上下的或前后的方向,与“横”相对:竖着写。

4、旧称未成年的童仆,小臣,引申为卑贱的:童竖。竖子(a.童仆;b.鄙贱的称呼,如“竖竖不足与谋”。亦称“竖小子”)。

基本字义

sì(ㄙˋ)

1、数名,三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肆”代):四方。四边。四序(即“四季”)。四体(a.指人的四肢;b.指楷、草、隶、篆四种字体)。四库(古籍经、史、子、集四部的代称。亦称“四部”)。四君子(中国画中对梅、兰、竹、菊四种花卉题材的总称)。

2、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6”。

相关汉字

相关组词

鷔横 百态横生 暴横 大发横财 参横 大横 非横 发横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3-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