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不识丁
基本解释
词条:『目不识丁』
拼音:mù bù shí dīng
注音:ㄇㄨˋ ㄅㄨˋ ㄕˊ ㄉ一ㄥ
解释:连最普通的“丁”字也不认识。形容一个字也不认得。
成语解释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使用频率: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主体结构:主谓式成语
常规用法:目不识丁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一个字也不认得。
典故出处:《旧唐书 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
运用示例:我试问如果你母亲要把你嫁给一个目不识丁的俗商,或者一个中年官僚,或者一个纨裦子弟,你难产也不反抗?◎ 巴金《家》二十五
精选例句
1、她在文学作品中思想敏锐、妙语连珠,但在现实生活中,她却目不识丁、沉默寡言,只是丈夫的一份家产而已。
2、这个目不识丁,不会写字的哈桑。
3、原来目不识丁的他,经过两年学习已经可以读报纸了。
4、我本目不识丁,今天所以会写字,是参加成人补教学来的。
5、他是一个目不识丁的粗人。
古代诗词
清代.戴亨.寄年家子毛秋岑兼广其意:「假使生儿有目不识丁,妄希荣贵希丰赢,轻裘肥马相骄矜。」
近义词:不识之无、胸无点墨、才疏学浅
反义词:两脚书橱、满腹经纶、精通文翰
基本字义
目mù(ㄇㄨˋ)
1、眼睛:目光。醒目。历历在目。目指气使(用眼光和气色示意以役使别人,形容骄横傲慢的神志。亦作“颐指气使”)。
2、看,视:目语。目论(喻没有自知之明或浅陋狭隘的见解)。
3、想要达到的地点、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目的(dì)(亦指箭靶的中心)。
4、大项中再分的小项:条目。纲举目张。
5、名称:数目。巧立名目。
6、标题:目录。
7、生物学分类系统上所用的等级之一,在“纲”以下,“科”以上:鸟纲中有雁形目和鸡形目。
8、孔眼:网目。
9、指为首的人:头目。
基本字义
不bù(ㄅㄨˋ)
1、副词。
2、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其他字义
不fǒu(ㄈㄡˇ)
1、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基本字义
识(識)shí(ㄕˊ)
1、知道,认得,能辨别:识辨。识破。识相(xiàng)。识途老马。
2、所知道的道理:知识。常识。
3、辨别是非的能力:见识。远见卓识。
其他字义
识(識)zhì(ㄓˋ)
1、记住:博闻强识。
2、标志,记号。
基本字义
丁dīng(ㄉ一ㄥ)
1、天干的第四位,用于作顺序第四的代称:丁是丁,卯是卯。
2、成年男子。
3、人口。
4、从事某种劳动的人:园丁。
其他字义
丁zhēng(ㄓㄥ)
1、〔丁丁〕象声词,形容伐木、下棋、弹琴的声音。
中英翻译
翻译:analphabetic; not know one's ABC
analphabetic*[,ænælfә'betik]
a. 文盲的, 目不识丁的, 非字母的
n. 文盲, 目不识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