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龙吟虎啸

基本解释

词条:『龙吟虎啸』

拼音:lóng yín hǔ xiào

注音:ㄌㄨㄥˊ 一ㄣˊ ㄏㄨˇ ㄒ一ㄠˋ

解释:象龙在鸣,虎在啸。比喻相关的事物互相感应。也形容人发迹。

成语解释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使用频率: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主体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规用法:龙吟虎啸联合式;作定语、状语;指响声很大。

典故出处:唐 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运用示例:龙吟虎啸,鹤唳莺鸣。◎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回

古代诗词

宋代.陈与义.衡岳道中:「客子山行不觉风,龙吟虎啸满山松。」
宋代.黄庭坚.送昌上座归成都:「昭学堂中有道人,龙吟虎啸随风云。」
元代.侯善渊.沁园春:「运九阳丹鼎,龙吟虎啸,云奔电闪,紫雾腾飞。」
宋代.陆游.松下纵笔:「自扫松阴寄醉眠,龙吟虎啸满霜天。」
唐代.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近义词:响彻云霄、震耳欲聋

反义词:燕语莺声、不绝如缕

基本字义

龙(龍)lóng(ㄌㄨㄥˊ)

1、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龙舟。龙灯。龙宫。龙驹(骏马,喻才华出众的少年)。画龙点睛。龙蟠虎踞。

2、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恐龙。

3、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龙颜。龙体。龙袍。

4、姓。

基本字义

yín(一ㄣˊ)

1、唱,声调抑扬地念:吟咏。吟诵。吟味(吟咏玩味,体味)。吟讽(吟咏讽诵)。

2、叹息,痛苦的声音:吟啸(a.悲哀愤慨地长叹;b.吟咏)。呻吟。

3、.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名称:秦妇吟。

4、鸣,叫:风吟。猿吟。

基本字义

hǔ(ㄏㄨˇ)

1、哺乳动物,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性凶猛,力大。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通称“老虎”):虎口(a.喻危险境地;b.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虎穴(喻危险境地)。虎符(古代调兵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分两半)。虎狼(喻凶残的人)。虎头蛇尾。虎踞龙盘。龙腾虎跃。

2、勇猛、威武:虎将。虎势。虎劲。虎威。虎虎。虎气。

3、古同“唬”,威吓。

4、古同“琥”,琥珀。

基本字义

啸(嘯)xiào(ㄒ一ㄠˋ)

1、撮口作声,打口哨:啸歌(吟咏)。啸傲。啸聚(互相招呼,聚集成集,如“啸啸山林”)。呼啸。仰天长啸。

2、动物拉长声叫:虎啸。猿啸。

3、自然界发出的声音:北风呼啸。海啸。

4、飞机或子弹掠过时发出的声音:飞机尖啸着冲上蓝天。炮弹呼啸而过。

相关汉字

相关组词

阿龙 安顺龙宫 鼻龙 白龙 白龙堆 白龙臛 白龙微服 百花龙锦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