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似是而非

基本解释

词条:『似是而非』

拼音:sì shì ér fēi

注音:ㄙˋ ㄕˋ ㄦˊ ㄈㄟ

解释:似:象;是:对;非:不对。好象是对的,实际上不对。

成语解释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使用频率: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主体结构:紧缩式成语

常规用法:似是而非复句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典故出处:先秦 孔子《孟子 尽心下》:“孔子曰:‘恶似而非者。’”

精选例句

1、曾参杀人,积非成是;叶公好龙,似是而非。
2、所有人类的错误无非是无耐心,是过于匆忙地将按部就班的程序打乱,是用似是而非的桩子把似是而非的事物圈起来。
3、对发展商来说,可以通过担保公司的工作将过去许多不属于发展商的、似是而非的责任剔出。
4、说逻辑化的辩证逻辑“是意识形态的产物,其基本原则相当程度上是似是而非的”,或者是对辩证逻辑的严重歪曲,或者是对辩证逻辑不甚了了。
5、在人生的征途中,要分清正确的与似是而非的界限。

古代诗词

唐代.白居易.池上寓兴二绝:「外容闲暇中心苦,似是而非谁得知。」
宋代.刘学箕.分题得雪浪斋石:「似是而非不可知,诵诗对画长嗟咨。」
元代.耶律铸.采荷调:「有名无实不足取,似是而非良可伤。」
清代.郑孝胥.为葱奇题罗两峰画竹卷子:「人言善书必善画,此语似是而非也。」
近现代.黄假我.感怀:「似是而非皆泡影,未甘示弱即威权。」

近义词:貌同实异

反义词:不刊之论、具体而微

基本字义

sì(ㄙˋ)

1、相类,像:相(xiāng)似。类似。似是而非。

2、好像,表示不确定:似乎。似应如此。

3、表示比较,有超过的意思:一个高似一个。

其他字义

shì(ㄕˋ)

1、〔似的〕跟某种情况或事物相似,如“他乐得什么似似”。亦作“是的”(“的”均读轻声)。

基本字义

shì(ㄕˋ)

1、表示解释或分类:他是工人。《阿Q正传》的作者是鲁迅。

2、表示存在:满身是汗。

3、表示承认所说的,再转入正意,含有“虽然”的意思:诗是好诗,就是太长了。

4、表示适合:来的是时候。

5、表示任何:凡是。是活儿他都肯干。

6、用于问句:他是走了吗?

7、加重语气,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天气是冷。

8、对,合理,与“非”相对:是非。他说的是。实事求是。

9、认为对:是古非今。各行其是。深是其言。

10、表示应承或同意(单说一个“是”字):是,我就去。

11、这,此:是日。是可忍,孰不可忍。比比皆是。

12、助词,把行为对象提前表示只这样做:惟你是问。惟利是图。

13、姓。

基本字义

ér(ㄦˊ)

1、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2、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如“而且”。d.表转折,如“似是而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3、表(从……到……):从上而下。

基本字义

fēi(ㄈㄟ)

1、不,不是:非凡。非法。非分(fèn)。非礼。非但。非同小可。啼笑皆非。

2、不对,过失:痛改前非。文过饰非。习非成是(对于某些错的事情习惯了,反认为是对的)。

3、与“不”呼应,表示必须(有时后面没有“不”字):我非看这本书。

4、责怪,反对:非难(nàn)。非议。无可厚非。

5、指“阿非利加洲”(位于东半球的西南部。简称“非洲”):东非。西非。

中英翻译

翻译:speciosity

speciosity*[,spi:ʃi'ɒsiti]
n. 徒有其表, 似是而非

相关汉字

相关组词

逼似 把似 比似 辨似 不差似 俦似 怪似 分似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3-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