宵衣旰食
基本解释
词条:『宵衣旰食』
拼音:xiāo yī gàn shí
注音:ㄒ一ㄠ 一 ㄍㄢˋ ㄕˊ
解释:宵:夜间;衣:穿衣;旰:天已晚。天不亮就穿起衣来,时间晚了才吃饭。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
成语解释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使用频率: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主体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规用法:宵衣旰食联合式;作主语、谓语、定语;含褒义,用于书面语。
典故出处:唐 陆贽《兴元论解姜公辅状》:“乃是陛下握发吐哺之日,宵衣旰食之辰。”
运用示例:若夫任贤惕厉,宵衣旰食,宜黜左右之纤佞,进股肱之大臣。◎ 《旧唐书·刘蕡传》
古代诗词
唐代.杜牧.闻开江相国宋下世二首:「宵衣旰食明天子,日伏青蒲不为言。」
唐代.许浑.闻开江宋相公申锡下世二首:「宵衣旰食明天子,日伏青蒲不敢言。」
唐代.徐光溥.题黄居寀秋山图:「从兹仄展复悬旌,宵衣旰食安天下。」
宋代.曾丰.和富阳陈大夫祷雨有感韵:「刑鹅瓮蜥敬祈秋,要解宵衣旰食忧。」
清代.屈大均.烈皇帝御琴歌:「宵衣旰食十馀秋,有宫无商泪自流。」
近义词:孜孜不倦、废寝忘餐、夜以继日、专心致志
反义词:醉生梦死、游手好闲、得过且过
基本字义
宵xiāo(ㄒ一ㄠ)
1、夜:通宵达旦。春宵。宵夜。宵禁。宵衣旰食(天不亮就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宵遁。元宵。夜宵。
基本字义
衣yī(一)
1、人穿在身上用以蔽体的东西:衣服。衣着(zhuó)。衣冠。衣架。衣锦还(huān)乡。
2、披或包在物体外面的东西:炮衣。糖衣。肠衣。
3、中医把胎盘和胎膜统称为“胞衣”。
4、姓。
基本字义
旰gàn(ㄍㄢˋ)
1、晚,天色晚:旰食宵衣(天晚才吃饭,天未亮就穿衣起床,多用以称谀帝王勤劳政事)。
其他字义
旰hàn(ㄏㄢˋ)
1、〔旰旰〕盛大的样子,如“皓皓旰旰,丹彩煌煌”。
基本字义
食shí(ㄕˊ)
1、吃:食肉。食欲。
2、吃的东西:食品。粮食。零食。丰衣足食。
3、俸禄:“君子谋道不谋食”。
4、日月亏缺或完全不见的现象:日食。月食。
其他字义
食sì(ㄙˋ)
1、拿东西给人吃:食母(乳母)。
其他字义
食yì(一ˋ)
1、用于人名:郦食其(jī)(中国汉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