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礼后兵
基本解释
词条:『先礼后兵』
拼音:xiān lǐ hòu bīng
注音:ㄒ一ㄢ ㄌ一ˇ ㄏㄡˋ ㄅ一ㄥ
解释:礼:礼貌;兵:武力。先按通常的礼节同对方交涉,如果行不能,再用武力或其他强硬手段解决。
成语解释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使用频率: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主体结构:连动式成语
常规用法:先礼后兵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分句;指办事方法巧妙。
典故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回:“刘备远来救援,先礼后兵,主公当用好言答之,以慢备心,然后进兵攻城,城可破也。”
运用示例:你这先礼后兵方法实在高明。
精选例句
1、首先,中国在对菲律宾进行和善的,友好的谈判,以先礼后兵的路数,已经跟菲律宾谈完这个阶段的事情,没有到刀兵相见,中国不会出兵。
2、我这招叫先礼后兵,在说话的同时我已经掂了掂手上的镇鬼铜玺,等到,我就狠狠的拍上去。
3、平津战役中,为了保护天津人民的生命财产,我军先礼后兵,劝告守敌接受和平解决,在敌人拒绝投降以后才发起进攻。
4、对啊!不过我从来都是,等我先给他来个先礼后兵,讲到他服,讲到他自愿把装备送给我们为止!
5、走吧,算算时间也差不多了,咱们去迎迎吴县令,今儿个咱们要,前面不免便要恭敬些,这叫先礼后兵,对不对?
近义词:先声夺人
反义词:突然袭击、兵不厌诈
基本字义
先xiān(ㄒ一ㄢ)
1、时间在前的,次序在前的,与“后”相对:先前。先期。原先。先驱。先河(中国古代帝王先祭黄河,后祭海,以河为海的本源,后称倡导在先的事物)。先觉(jué)。先见之明。先发制人。
2、家族或民族的较早的一代或几代:先人。先世(祖先)。先民。
3、对死去的人的尊称:先祖。先父。先哲(指已去世的有才德的思想家)。先烈。先贤。
4、姓。
基本字义
礼(禮)lǐ(ㄌ一ˇ)
1、社会生活中,由于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仪节:婚礼。丧(sāng)礼。典礼。
2、符合统治者整体利益的行为准则:礼教(jiào)。礼治。克己复礼。
3、表示尊敬的态度和动作:礼让。礼遇。礼赞。礼尚往来。先礼后兵。
4、表示庆贺、友好或敬意所赠之物:礼物。礼金。献礼。
5、古书名,《礼记》的简称。
6、姓。
基本字义
后(後)hòu(ㄏㄡˋ)
1、上古称君主:商之先后(先王)。
2、帝王的妻子:皇后。太后。
3、指空间在背面,反面的,与“前”相对:后窗户。后面。后学。后缀。后进。
4、时间较晚,与“先”相对:日后。后福。后期。
5、指次序,与“前”相对:后排。后十名。
6、子孙:后辈。后嗣。后裔。后昆。无后(没有子孙)。
7、姓。
基本字义
兵bīng(ㄅ一ㄥ)
1、武器:兵器。兵刃。兵不血刃(兵器上面没有沾血,指不经过战斗而取得胜利)。
2、战士,军队:兵士。兵卒。兵丁。兵戎相见(指武装冲突)。
3、与军事或战争有关事物的统称:兵法。兵家。兵机。兵衅(战争的争端)。兵书。兵谏(进谏时以武力要挟,迫使必从)。兵荒马乱。兵贵神速。
中英翻译
翻译:try peaceful means before resorting to fo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