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声东击西

基本解释

词条:『声东击西』

拼音:shēng dōng jī xī

注音:ㄕㄥ ㄉㄨㄥ ㄐ一 ㄒ一

解释:声:声张。指造成要攻打东边的声势,实际上却攻打西边。是使对方产生错觉以出奇制胜的一种战术。

成语解释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使用频率: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主体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规用法:声东击西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军事等。

典故出处:唐 杜佑《通典 兵六》说:“声言击东,其实击西。”

运用示例:蜀人或声东击西,指南攻北,吾兵必须分头守把。◎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一回

精选例句

1、参与安排葛柏押解过程的现任总调查主任黄国梁忆述当年的非常任务时说:葛柏案如此哄动,我们预计机场必会聚集大批记者及市民,为免人多造成混乱及防碍保安,我们采取了声东击西的策略。
2、我们班足球队采用声东击西的战术,使对方连连失利,结果以3比0。
3、我原以为他会躲在柱子后吓我,哪里知道他是声东击西骗我上当。
4、你不要声东击西了,我在微信等你。
5、游击队在抗日战争中神出鬼没、声东击西,打得日本鬼子晕头转向。

古代诗词

宋代.刘黻.饯湖南赵提举:「蜀危累卵淮破甑,声东击西谁拄撑。」
宋代.释广闻.偈颂一百四十二首 其一○九:「南山快便难逢,声东击西。」

近义词:围魏救赵、出奇制胜、暗渡陈仓、瞒天过海

反义词:围魏救赵

基本字义

声(聲)shēng(ㄕㄥ)

1、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声音。声带。

2、消息,音讯:声息。不通声气。

3、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声明。声辩(公开辩白)。声泪俱下。声嘶力竭。

4、名誉:名声。

5、音乐歌舞:声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声色。

基本字义

东(東)dōng(ㄉㄨㄥ)

1、方向,太阳出升的一边,与“西”相对:东方。东经(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或经线)。东山再起(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付诸东流。

2、主人(古代主位在东,宾位在西):房东。股东。东道主(泛指请客的主人,亦称“东道”、“作东”)。

3、姓。

基本字义

击(擊)jī(ㄐ一)

1、敲打,或做类似敲打的动作:击打。击鼓。击中(zhòng)。击破。击毙。击水(a.拍打水面;b.指游泳)。旁敲侧击。

2、攻打:击败。击毁。打击。声东击西。

3、碰,接触:撞击。目击。肩摩毂(gǔ)击(亦作“摩肩击毂”)。

基本字义

西xī(ㄒ一)

1、方向,太阳落下的一边,与“东”相对:西面。西晒。西域。西方。西席(旧时对幕友或家塾教师的敬称。古代主位在东,宾位在西。亦称“西宾”)。西宫(借指妃嫔)。

2、事物的样式或方法属于西方的(多指欧美各国):西学。西画。西餐。西医。

3、姓。

中英翻译

翻译:look one way and row another; sell the dummy

look one way and row another声东击西

sell the dummy以假传球运动迷惑某人

相关汉字

西

相关组词

哀声 榜声 八声甘州 呗声 班声 跸声 谤声 悲声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