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与民同乐

基本解释

词条:『与民同乐』

拼音:yǔ mín tóng lè

注音:ㄩˇ ㄇ一ㄣˊ ㄊㄨㄥˊ ㄌㄜˋ

解释:原指君王施行仁政,与百姓休戚与共,同享欢乐。后泛指领导与群众一起游乐,共享幸福。

成语解释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使用频率: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主体结构:偏正式成语

常规用法:与民同乐作谓语、定语;指地位高的人。

典故出处:《孟子·梁惠王下·庄暴见孟子》:“今王四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运用示例:人人都到五凤楼前,端门之下,插金花,赏御酒,国家与民同乐。◎ 明·洪榝《清平山堂话本·戒指儿记》

古代诗词

宋代.陈郁.声声慢:「秋富贵,又何妨、与民同乐。」
宋代.毛滂.更漏子:「太守与民同乐。」
宋代.文天祥.明堂庆成诗:「熙事告成中外贺,与民同乐霈恩均。」
两汉.无名氏.鹧鸪天:「君王喜与民同乐,八面三呼震地来。」
宋代.刘子翚.汴京纪事二十首 其八:「五皇欲与民同乐,不惜千金筑露台。」

近义词:与民偕乐

基本字义

与(與)yǔ(ㄩˇ)

1、和,跟:正确与错误。与虎谋皮。生死与共。

2、给:赠与。与人方便。

3、交往,友好:相与。与国(相互交好的国家)。

4、〔与其〕比较连词,常跟“不如”、“宁可”连用。

5、赞助,赞许:与人为善。

其他字义

与(與)yù(ㄩˋ)

1、参加:参与。与会。

其他字义

与(與)yú(ㄩˊ)

1、同“欤”。

基本字义

mín(ㄇ一ㄣˊ)

1、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民。民主。民国。民法。公民(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民(具有国籍的人)。

2、指人或人群:居民。民族。

3、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民间。民歌。民谚。民风。民情。

4、某族的人:汉民。回民。

5、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农民。渔民。

6、非军事的:民品。民航。

7、同“苠”。

基本字义

tóng(ㄊㄨㄥˊ)

1、一样,没有差异;相同。同一(a.一致,统一;b.共同的一个或一种)。同侪(同辈)。同庚(同岁)。同年。同胞。同人(a.在同一单位工作的人;b.同行业的人)。同仁(同人)。同仇敌忾。同工异曲。同室操戈。情同手足。

2、共,在一起(从事):共同。同学。同步。殊途同归。同舟共济。

3、和,跟:同流合污。

4、姓。

其他字义

tòng(ㄊㄨㄥˋ)

1、〔胡同〕见“胡”。

基本字义

乐(樂)lè(ㄌㄜˋ)

1、欢喜,快活;快乐。乐境。乐融融。乐不可支。其乐无穷。乐观(精神愉快,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乐天(安于自己的处境而没有任何忧虑)。

2、使人快乐的事情:取乐。逗乐。

3、对某事甘心情愿:乐此不疲。乐善好(hào)施。

4、笑:这事太可乐了。

其他字义

乐(樂)yuè(ㄩㄝˋ)

1、声音,和谐成调的:音乐。声乐。乐池。乐音(有一定频率,和谐悦耳的声音)。乐歌(①音乐与歌曲;②有音乐伴奏的歌曲)。乐正(周代乐官之长)。乐府(原是中国汉代朝廷的音乐官署,主要任务是采集民间诗歌和乐曲;后世把这类民歌或文人模拟的作品亦称作“乐府”)。

2、姓。

其他字义

乐(樂)yào(一ㄠˋ)

1、喜好、欣赏。用于文言文: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其他字义

乐(樂)lào(ㄌㄠˋ)

1、地名用字:河北省乐亭、山东省乐陵。

相关汉字

相关组词

傲慢与偏见 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 必然性与偶然性 必然与自由 把与 胞与 本质与现象 俵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3-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