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因地制宜

基本解释

词条:『因地制宜』

拼音:yīn dì zhì yí

注音:一ㄣ ㄉ一ˋ ㄓˋ 一ˊ

解释:因:依据;制:制定;宜:适当的措施。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成语解释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使用频率: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主体结构:偏正式成语

常规用法:因地制宜偏正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

典故出处:汉 赵晔《吴越春秋 阖闾内传》:“夫筑城郭,立仓库,因地制宜,岂有天气之数以威邻国者乎?”

精选例句

1、农民常因地制宜,种植适合当地风土的作物。
2、林业局应该因地制宜的规划种植面积,不能随便挖坑下种。
3、除草很早受到重视,但到战国时代因农具改良而效率提高,并且把中耕除草的勤做多次和做得细致周到,提到很重要的地位,此外,还强调不违农时和因地制宜,也注意到选用良种和防治虫害。
4、这里原本是片荒废的山坡地,我们因地制宜地将它开发成学生体力训练场。
5、学习外地经验,绝不能,而要因地制宜。

近义词:量体裁衣、随机应变、因时制宜、就地取材

反义词:瞬息万变、削足适履、刻舟求剑

基本字义

yīn(一ㄣ)

1、原故,原由,事物发生前已具备的条件:原因。因素。因果。病因。

2、理由:因为(wèi)。因而。

3、依,顺着,沿袭:因此。因之。因循(a.沿袭;b.迟延拖拉)。因噎废食。陈陈相因。

基本字义

dì(ㄉ一ˋ)

1、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

2、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

3、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

4、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

5、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

6、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

7、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

8、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

9、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

10、底子:质地。

其他字义

de(˙ㄉㄜ)

1、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地走。

基本字义

制(製)zhì(ㄓˋ)

1、规定:因地制宜。制定。制式。制宪。

2、限定,约束,管束:制止。制裁。专制。制约。抵制。节制。制动。制海权。

3、法规,制度:民主集中制。公有制。

4、依照规定的标准做的:制钱(中国明、清两代称本朝的铜钱)。制服。

5、古代帝王的命令:制诰。

6、古代父母死亡守丧;守制。

7、造,作:制造。制做。制品。制图。制革。制版。如法炮(páo)制。

基本字义

yí(一ˊ)

1、适合,适当:宜人。宜于。合宜。权宜。适宜。相宜。

2、应该,应当:事不宜迟。

3、当然,无怪:宜其无往而不利也。

4、姓。

中英翻译

翻译:adjust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相关汉字

相关组词

比例因子 病因 不因一事,不长一智 二因素说 非智力因素 公因子 陈因 成因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3-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