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事制宜
基本解释
词条:『因事制宜』
拼音:yīn shì zhì yí
注音:一ㄣ ㄕˋ ㄓˋ 一ˊ
解释:根据不同的事情,制定适宜的措施。
成语解释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使用频率: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主体结构:偏正式成语
常规用法:因事制宜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典故出处:西汉 班固《汉书 韦贤传》:“明王之御世也,遭时为法,因事制宜。”
精选例句
1、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因事制宜,因人制宜。
2、作为一个领导,应该因事制宜,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办事的方式方法。
3、至于耗羡归公,官绅一体当差纳粮,臣以为应该,因事制宜,因人制宜,不可。
4、不要机械地搬用别人的经验,应该因事制宜,根据自己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5、使一个国家的体制真正得以巩固而持久的,就在于人们能够这样来因事制宜,以至于自然关系与法律在每一点上总是协调一致,并且可以这样说,法律只不过是在保障着、伴随着和矫正着自然关系而已。
反义词:一视同仁
基本字义
因yīn(一ㄣ)
1、原故,原由,事物发生前已具备的条件:原因。因素。因果。病因。
2、理由:因为(wèi)。因而。
3、依,顺着,沿袭:因此。因之。因循(a.沿袭;b.迟延拖拉)。因噎废食。陈陈相因。
基本字义
事shì(ㄕˋ)
1、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和活动:事情。事件。事业。
2、变故:事故(出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不幸事情,如工作中的死伤等)。事端。
3、职业:谋事(指找职业)。
4、关系和责任:你走吧,没你的事了。
5、办法:光着急也不是事儿,还得另找出路。
6、做,治:不事生产。无所事事。
7、服侍:事父母。
基本字义
制(製)zhì(ㄓˋ)
1、规定:因地制宜。制定。制式。制宪。
2、限定,约束,管束:制止。制裁。专制。制约。抵制。节制。制动。制海权。
3、法规,制度:民主集中制。公有制。
4、依照规定的标准做的:制钱(中国明、清两代称本朝的铜钱)。制服。
5、古代帝王的命令:制诰。
6、古代父母死亡守丧;守制。
7、造,作:制造。制做。制品。制图。制革。制版。如法炮(páo)制。
基本字义
宜yí(一ˊ)
1、适合,适当:宜人。宜于。合宜。权宜。适宜。相宜。
2、应该,应当:事不宜迟。
3、当然,无怪:宜其无往而不利也。
4、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