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忧国忧民

基本解释

词条:『忧国忧民』

拼音:yōu guó yōu mín

注音:一ㄡ ㄍㄨㄛˊ 一ㄡ ㄇ一ㄣˊ

解释:为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而担忧。

成语解释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使用频率: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主体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规用法:忧国忧民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爱国人士。

典故出处:《战国策·齐策》:“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

运用示例:那时节,朕却忧国忧民。◎ 明·吴承恩《西游记》

精选例句

1、不是忧国忧民的人,怎会写出了这么愤世嫉俗的作品?
2、中国知识分子自古以来就有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传统,对今日之国是置身事外,简直不大可能。
3、清朝末年,不少,面对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忧国忧民,感奋而起。
4、稷下学者们独立于官场之外的文化立场虽然很难在不同的时代完整保持,而那种关切大政、一心弘道、忧国忧民、勇于进谏的品格却被广泛继承下来。
5、都壮怀激烈,忧国忧民,而同时又对现实感到深深的绝望。

古代诗词

宋代.释智愚.海首座号怒涛:「忧国忧民日夜惊,攧天攧地作雷鸣。」
宋代.吴渊.劝耕二首 其二:「忧国忧民平日事,新来赢得白盈簪。」
明代.杨爵.乙巳年孟夏十九日大司马联峰先生初度同难王子言具酒邀予四人为先生寿坐中联句得五言古风七言律各一篇 其一:「忧国忧民意,宇宙浩无穷。」
明代.杨爵.忆昔行赠李石叠:「我思古人获我心,忧国忧民结念深。」
明代.朱诚泳.送贾希召都宪致政还蜀:「承流总宪两称宜,忧国忧民鬓已丝。」

近义词:伤时感事

反义词:祸国殃民

基本字义

忧(憂)yōu(一ㄡ)

1、发愁:忧愤。忧惧。忧烦。忧惶。忧急。忧煎。忧思(a.忧念;b.忧愁的思绪)。忧戚。杞人忧天。

2、可忧虑的事:忧患。内忧外患。乐以忘忧。高枕无忧。

3、指父母之丧:丁忧。

基本字义

国(國)guó(ㄍㄨㄛˊ)

1、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国家。国土。国体(a.国家的性质;b.国家的体面)。国号。国度(指国家)。国策。国情。国法。国力。国防。国威。国宝(a.国家的宝物;b.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国格。国魂。国是(国家大计,如“共商国国”)。

2、特指中国的:国产。国货。国粹。国乐(yuèㄩㄝˋ)。国药。

3、姓。

基本字义

mín(ㄇ一ㄣˊ)

1、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民。民主。民国。民法。公民(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民(具有国籍的人)。

2、指人或人群:居民。民族。

3、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民间。民歌。民谚。民风。民情。

4、某族的人:汉民。回民。

5、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农民。渔民。

6、非军事的:民品。民航。

7、同“苠”。

相关汉字

相关组词

哀忧 报喜不报忧 百忧 悲忧 蔽伤之忧 边忧 伯道之忧 发忧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