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牛鸣
基本解释
词条:『一牛鸣』
拼音:yī niú míng
注音:一 ㄋ一ㄡˊ ㄇ一ㄥˊ
解释:指牛鸣声可及之地。比喻距离较近。同“一牛吼地”。
成语解释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使用频率:生僻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主体结构:偏正式成语
常规用法:一牛鸣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典故出处:唐 王维《与苏卢二员外游方丈寺》诗:“回看双凤阙,相去一牛鸣。”
运用示例:四壁晚钟齐接应,分明不隔一牛鸣。◎ 清·黄遵宪《不忍池晚游诗》
古代诗词
宋代.陈与义.寺居:「招提远占一牛鸣,阻绝干戈得暂经。」
清代.沈曾植.西湖杂诗 之三:「游船平浅泛槎(舟符),隔一牛鸣路转纡。」
唐代.王昌龄.与苏卢二员外期游丈八寺而苏不至因有此作:「回看双树阙,相去一牛鸣。」
金朝.元好问.江城子 嵩山中作:「相去*皇,不到一牛鸣。」
宋代.宋祁.秋日与天章侍讲王原叔曾明仲正言余安道三学:「秋气只知双鹤唳,尘喧已去一牛鸣。」
近义词:一牛吼地、一牛鸣地
基本字义
一yī(一)
1、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
2、纯;专:专一。一心一意。
3、全;满:一生。一地水。
4、相同:一样。颜色不一。
5、另外的:蟋蟀一名促织。
6、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一算。试一试。
7、乃;竞:一至于此。
8、部分联成整体:统一。整齐划一。
9、或者:一胜一负。
10、初次:一见如故。
11、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基本字义
牛niú(ㄋ一ㄡˊ)
1、哺乳动物,趾端有蹄,头上长一对角,是反刍类动物,力量很大,能耕田拉车,肉和奶可食,角、皮、骨可作器物:牛刀小试(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牛黄。牛角。
2、星名,二十八宿之:牛斗(指牛宿和斗宿二星)。
3、喻固执或骄傲:牛气。
4、姓。
基本字义
鸣(鳴)míng(ㄇ一ㄥˊ)
1、鸟兽或昆虫叫:鸣啭。鸣唱。鸣叫。鸣禽。鸟鸣。
2、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鸣响。鸣奏。孤掌难鸣。
3、声明,发表意见、情感:鸣谢。鸣冤。百家争鸣。
4、闻名,著称:“以文鸣江东”。
相关汉字
相关组词
爱国统一战线 奥地利一八四八年革命 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不可无一,不能有二 八字还没有一撇 拔戟成一队 八十一元士 八十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