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一举两得

基本解释

词条:『一举两得』

拼音:yī jǔ liǎng dé

注音:一 ㄐㄨˇ ㄌ一ㄤˇ ㄉㄜˊ

解释:做一件事得到两方面的好处。

成语解释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使用频率: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褒义成语

主体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规用法:一举两得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典故出处:《晋书 束皙传》:“赐其十年之复,以慰重迁之情。一举两得,外实内宽。”

运用示例:一则免楚之患,二则激晋之来,岂非一举两得?◎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六十一回

精选例句

1、他做好事一举两得,伙伴们知道了,都纷纷跑去做好事。
2、草原人其实是运用了草原辩证法的高手,还特别精通草原的"".不像汉人喜欢走极端,鼓吹不是,就是西风压倒东风。草原人善于把草原上的各种矛盾,平衡控制在"一举两得"之内。
3、放暑假了,我和爸妈一起去东湖公园的孔圣堂听讲座,既运动了身体,又学了国学,真是一举两得。
4、我们大都市应该多多植树,这样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服务于大众,净化出新鲜的空气,真是一举两得!
5、寒假,我和爸爸将回四川乐山,这样即看了爷爷,又去参观了东山大佛,真是一举两得。

古代诗词

宋代.释崇岳.兴密:「一举两得,无党无偏。」
明代.范景文.聊城吊古和毛伯二首 其二:「一举两得之,斯名天下士。」

近义词:两全其美、一箭双雕、一箭双鵰、面面俱到、一石二鸟、事半功倍

反义词:顾此失彼、因小失大、事倍功半、鸡飞蛋打

基本字义

yī(一)

1、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

2、纯;专:专一。一心一意。

3、全;满:一生。一地水。

4、相同:一样。颜色不一。

5、另外的:蟋蟀一名促织。

6、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一算。试一试。

7、乃;竞:一至于此。

8、部分联成整体:统一。整齐划一。

9、或者:一胜一负。

10、初次:一见如故。

11、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基本字义

举(舉)jǔ(ㄐㄨˇ)

1、向上抬,向上托:举头。举手。举重。举棋不定。

2、动作行为:举止。轻而易举。

3、发起,兴办:举义。举办。创举。

4、提出:举要。举例。

5、推选,推荐:推举。荐举。

6、全:举国。举世。举家。

7、古代指科举取士:科举。举人。一举成名。

8、攻克:“一战而举鄢、郢”。

基本字义

两(兩)liǎng(ㄌ一ㄤˇ)

1、数目,二。一般用于量词和“个、半、千、万、亿”前:两个黄鹂。两本书。

2、双方:两可。两边。两便(客套用语,彼此方便)。两旁。两侧。两袖清风。两败俱伤。

3、中国市制重量单位:十两(一市斤。旧制为十六两一市斤)。半斤八两(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含贬义)。

4、表示不定数目:两下子。两着儿(zhāor)。

基本字义

dé(ㄉㄜˊ)

1、获取,接受:得到。得失。得益。得空(kòng)。得便。得力。得济。心得。

2、适合:得劲。得当(dàng)。得法。得体。

3、满意:得意。扬扬自得。

4、完成,实现:饭得了。得逞。得志(多指满足名利的欲望)。

5、可以,许可:不得随地吐痰。

6、口语词(a.表禁止,如“得了,别说了”;b.表同意,如“得,就这么办”)。

其他字义

děi(ㄉㄟˇ)

1、必须,须要:可得注意。

2、极舒服,极适意:这时要能洗上凉水澡,就得了。

其他字义

de(˙ㄉㄜ)

1、用在动词后表可能:要不得。拿得起来。

2、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的连接补语,表示效果或程度:跑得快。香得很。

中英翻译

翻译: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一箭双雕

相关汉字

相关组词

爱国统一战线 奥地利一八四八年革命 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不可无一,不能有二 八字还没有一撇 拔戟成一队 八十一元士 八十一章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3-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