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鸦雀无声

基本解释

词条:『鸦雀无声』

拼音:yā què wú shēng

注音:一ㄚ ㄑㄩㄝˋ ㄨˊ ㄕㄥ

解释: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

成语解释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使用频率: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主体结构:主谓式成语

常规用法:鸦雀无声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非常静。

典故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四卷:“公曰:‘鸦去无声,运何言闻?’”

运用示例:直等到大众去净之后,静悄悄的鸦雀无声。◎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三回

精选例句

1、听到这消息后,大家都鸦雀无声,面面相覷。
2、老将军一生气,全场立即噤若寒蝉,鸦雀无声。
3、同学们都在认真学习,顿时教室里鸦雀无声。
4、教师安静得鸦雀无声,连掉一根针都能听见。
5、国旗升起的那一刻,全场马上鸦雀无声。

近义词:阗寂无声、阒寂无声、万籁俱寂、悄然无声、万籁无声

反义词:震耳欲聋、七嘴八舌、声彻云霄、窸窸窣窣、沸反盈天、摇旗呐喊、欢声雷动、沸沸扬扬、人声鼎沸

基本字义

鸦(鴉)yā(一ㄚ)

1、鸟类的一属,全身多为黑色,嘴大翼长,叫声“丫丫”:乌鸦。寒鸦。鸦嘴锄(一种形如鸦嘴的轻便小锄)。

2、古同“丫”,女孩子。

基本字义

què(ㄑㄩㄝˋ)

1、鸟类的一科,吃粮食粒和昆虫。特指“麻雀”,泛指小鸟:雀跃(高兴得像雀儿那样跳跃)。雀盲(即“夜盲症”)。雀斑。雀噪(名声宣扬,含贬义)。

其他字义

qiāo(ㄑ一ㄠ)

1、〔雀子〕即“雀斑”。

其他字义

qiǎo(ㄑ一ㄠˇ)

1、义同(一),用于一些口语词:雀盲眼(即“雀(què)盲”)。家雀。

基本字义

无(無)wú(ㄨˊ)

1、没有,与“有”相对;不:无辜。无偿。无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无度。无端(无缘无故)。无方(不得法,与“有方”相对)。无非(只,不过)。无动于衷。无所适从。

基本字义

声(聲)shēng(ㄕㄥ)

1、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声音。声带。

2、消息,音讯:声息。不通声气。

3、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声明。声辩(公开辩白)。声泪俱下。声嘶力竭。

4、名誉:名声。

5、音乐歌舞:声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声色。

中英翻译

翻译:silent

silent*['sailәnt]
a. 沉默的, 安静的, 无声的, 静止的
【医】 静止的, 无症状的

相关汉字

相关组词

白鸦 碧鸦犀 鬓鸦 宫鸦 采凤随鸦 第二次鸦片战争 风鸦 抵鸦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3-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