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形于色
基本解释
词条:『怒形于色』
拼音:nù xíng yú sè
注音:ㄋㄨˋ ㄒ一ㄥˊ ㄩˊ ㄙㄜˋ
解释:形:显露;色:脸色。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
成语解释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使用频率: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主体结构:主谓式成语
常规用法:怒形于色主谓式;作谓语、状语;指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
典故出处:宋 洪迈《夷坚决》:“夫子赐之酒五尊。子夏怒形于色,举足蹴其二。”
精选例句
1、听了老师的批评以后,他还有点不服气,甚至怒形于色。
2、即使不至于怒形于色,内心也会有怨言。
3、大家相会时,无不怒形于色,都认为以行政院长之职扣留立法院长,毁法乱纪,中外所无。
4、他立时怒形于色,定睛看去,却见眼前一名约莫桃李年华、梳着辫子的蓝衣女子正于他,不由怒道:“你打我作甚?莫以为你受祖母溺爱我便不敢动手!”。
5、后来有一个怒形于色的老仆役走来禀告罗斯托夫家里人,说公爵不能接见,公爵小姐请他们到她面前去。
近义词:怒不可遏、拊膺切齿、恼羞成怒、怒发冲冠、老羞成怒、怒火万丈、大发雷霆、怒火中烧、怒气冲天
反义词:喜不自胜、喜形于色
基本字义
怒nù(ㄋㄨˋ)
1、生气,气愤:怒色。怒视。怒叱。怒骂。恼怒。息怒。
2、气势盛:怒涛。怒火。心花怒放。
3、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怒族。
4、谴责:“若不可教而后怒之”。
基本字义
形xíng(ㄒ一ㄥˊ)
1、实体:形仪(体态仪表)。形体。形貌。形容。形骸。形单影只。形影相吊。
2、样子:形状。形式。形态。形迹。地形。情形。
3、表现:形诸笔墨。喜形于色。
4、对照,比较:相形见绌。
5、状况,地势:形势。
6、古同“型”,模子。
7、古同“刑”,刑罚。
基本字义
于yú(ㄩˊ)
1、介词(a.在,如“生于北京”;b.到,如“荣誉归于老师”;c.对,如“勤于学习”;d.向,如“出于自愿”;e.给,如“问道于盲”;f.自,从,如“取之于民”;g.表比较,如“重于泰山”;h.表被动,如“限于水平”)。
2、后缀(a.在形容词后,如“疏于防范”;b.在动词后,如“属于未来)。
3、姓。
基本字义
色sè(ㄙㄜˋ)
1、由物体发射、反射的光通过视觉而产生的印象:颜色。色彩。色相(xiàng)。色调(diào)。
2、脸上表现出的神气、样子:脸色。气色。色厉内荏。
3、情景,景象:行色匆匆。景色宜人。
4、种类:各色用品。
5、品质,质量:音色。成色。足色纹银。
6、妇女美貌:姿色。色艺。
7、情欲:色情。好(hào)色。
中英翻译
翻译:look ang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