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南来北往

基本解释

词条:『南来北往』

拼音:nán lái běi wǎng

注音:ㄋㄢˊ ㄌㄞˊ ㄅㄟˇ ㄨㄤˇ

解释:有的从南往北,有的从北往南。也泛指来来往往。

成语解释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使用频率: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主体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规用法:南来北往作定语、分句;指来来往往。

典故出处:宋 叶适《修路疏》:“南来北往,何忧带水拖泥;朝去暮来,不到撞头磕脑。”

精选例句

1、所有南来北往的无论是江湖人士还是商贾游野都会在这里驻足。
2、每当夜幕降临时,信义坊靠近莫干山路一侧的海鲜大排档里,南来北往的食客会拥到这里来品尝海鲜美食,人气相当地旺。
3、他们是东海岸线上的常客,经常沿着水路南来北往。
4、自从谶言传出,这段时间长安城南来北往的人特别多,一些人经常到李守府第周围来回行走,更有甚者,直接闯入,来人的目的很是明确,无非是想知道谶言的内容。
5、走到路上,看到南来北往的人群,无不悲哉,这个城市如此冷漠。

古代诗词

元代.尹志平.瑞鹧鸪:「东院西宫闲客坐,南来北往道人行。」
元代.杨维桢.归雁吟:「春复秋,秋复春,南来北往多苦辛。」
宋代.释咸杰.偈公六十五首:「南来北往竟悠悠。」
明代.薛瑄.潇湘夜雨:「南来北往客,同听不同情。」
明代.庄昶.济宁舟中:「南来北往奔波地,留与儿童笑老翁。」

近义词:来来往往、南去北来

基本字义

nán(ㄋㄢˊ)

1、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右手的一边,与“北”相对:南北。南方。南面。南国(指中国南部)。南陲(南部边疆)。南极。南半球。

2、姓。

其他字义

nā(ㄋㄚ)

1、〔南无(mó)〕佛教用语,意思是合掌稽首,表示对佛尊敬或皈依,常加于佛、菩萨名的前面,如“南南阿弥陀佛”、“南南观世音菩萨”。

基本字义

来(來)lái(ㄌㄞˊ)

1、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往”、“去”相对:来回。来往。过来。归来。来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

2、从过去到现在:从来。向来。

3、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来年。将来。来日方长。

4、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二百来头猪。

5、做某个动作:胡来。

6、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大家来动脑筋。

7、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昨天他哭来。

8、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上来。

9、表示发生:暴风雨来了。

10、在数词一、二、三后面,表示列举理由:这台收录机一来音质好,二来价钱便宜,我就买了。

11、用做诗、歌词中的衬字:八月里来桂花香。

12、表示语气,归去来兮!

13、姓。

基本字义

běi(ㄅㄟˇ)

1、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左手的一边,与“南”相对:北方。北辰(古书指北极星)。北上(古代以北为上,后指去本地以北的某地,与“南下”相对)。北极星(出现在天空北部的一颗亮星,人常靠它辨别方向)。北国(指中国北部)。

2、打了败仗往回逃:败北。

其他字义

bèi(ㄅㄟˋ)

1、古同“背”,违背,违反。

基本字义

wǎng(ㄨㄤˇ)

1、去,到:往返。往复。往还(huán)。往来。交往。向往。勇往直前。

2、过去:往昔。往日。往事。往古。往常。以往。一如既往。

3、同“望”。

相关汉字

相关组词

哀江南赋 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 北碑南帖 北去南来 北走胡,南走越 波兹南 不竞南风 二南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