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皮破血流

基本解释

词条:『皮破血流』

拼音:pí pò xuè liú

注音:ㄆ一ˊ ㄆㄛˋ ㄒㄩㄝˋ ㄌ一ㄡˊ

解释:形容伤势严重。

成语解释

产生年代:当代成语

使用频率:一般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主体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规用法:皮破血流作谓语、定语;多用于受伤。

典故出处: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饿得慌了,到人家地里劈一穗苞米,被人抓住,打得皮破血流,昏倒在地上。”

近义词:皮破肉烂

基本字义

pí(ㄆ一ˊ)

1、动植物体表的一层组织:皮毛。

2、兽皮或皮毛的制成品:裘皮。

3、包在外面的一层东西:封皮。书皮。

4、表面:地皮。

5、薄片状的东西:豆腐皮。

6、韧性大,不松脆:花生放皮了。

7、不老实,淘气:顽皮。

8、指橡胶:胶皮。皮球。

9、姓。

基本字义

pò(ㄆㄛˋ)

1、碎,不完整:碗打破。破灭。破旧。破败。破落。破陋。破颜(转为笑容)。破绽(衣服裂开,指事情或说话的漏洞或矛盾)。牢不可破。

2、分裂:破裂。破读(同一个字形因意义不同而有两个以上读音,把习惯上通常的读音之外的读音,称“破读”)。破土。

3、使损坏:破坏。破损。

4、超出:破例。破格。

5、花费,耗费:破费。破财。破产。

6、打败,打垮:破阵。破门。攻破。

7、揭穿:破案。破译。破获。

基本字义

xuè(ㄒㄩㄝˋ)

1、人或动物体内循环系统的不透明液体,大多为红色,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和“血小板”。味咸而腥:血型。血脂。血压。血糖。血迹。血汗。血泪。血洗。血书。血雨腥风。血海深仇。

2、人类因生育而自然形成的关系:血统。血缘。

3、喻刚强热烈:血性。血气方刚。

其他字义

xiě(ㄒ一ㄝˇ)

1、义同“血”(xuè),用于口语。多单用,如“流了点儿血”。也用于口语常用词,如“鸡血”、“血块子”。

基本字义

liú(ㄌ一ㄡˊ)

1、液体移动:流水。流汗。流血。流泪。流程。流泻。流质。流水不腐。汗流浃背。随波逐流(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喻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

2、像水那样流动不定:流转(zhuǎn)。流通。流寇。流浪。流离。流散。流失。流沙。流露。流萤。

3、传播:流言。流传。流芳。流弊。流毒。流行(xíng)。

4、指江河的流水:河流。江流。溪流。激流。奔流。

5、像水流的东西:气流。暖流。电流。

6、向坏的方面转变:流于形式。

7、旧时的刑罚,把犯人送到荒远的地方去:流放。流配。

8、品类,等级:流辈。流派。

9、指不正派:二流子。

相关汉字

相关组词

扒皮 包皮 包皮过长 白鹿皮币 白皮 白皮书 白铁皮 败鼓皮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3-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