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烹龙炮凤

基本解释

词条:『烹龙炮凤』

拼音:pēng lóng páo fèng

注音:ㄆㄥ ㄌㄨㄥˊ ㄆㄠˊ ㄈㄥˋ

解释:烹:煮;炮:烧。形容菜肴极为丰盛、珍奇。

成语解释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使用频率:生僻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主体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规用法:烹龙炮凤作谓语、定语;用于菜肴或艺术作品。

典故出处:唐·李贺《将进酒》诗:“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屏绣幕围香风。”

运用示例:座上若无油木梳,烹龙炮凤总成虚。◎ 元·戴善夫《风光好》第一折

古代诗词

唐代.李贺.将进酒:「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
元代.杨维桢.鲛人曲:「烹龙炮凤日日千金厨,何以洒君心热宁君躯。」
明代.解缙.河州正月十五夜有感:「真成玉宇兼琼楼,烹龙炮凤楼上头。」
宋代.欧阳澈.醉中食鲙歌:「烹龙炮凤未云珍,策勋终是愧霜鳞。」

近义词:炮凤烹龙、烹龙炰凤、炙凤烹龙

基本字义

pēng(ㄆㄥ)

1、煮:烹调(tiáo)(烹炒调制)。烹饪。烹茶。

2、一种做菜的方法,先用热油略炒之后,再加入液体调味品,迅速搅拌,随即盛出:烹对虾。

基本字义

龙(龍)lóng(ㄌㄨㄥˊ)

1、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龙舟。龙灯。龙宫。龙驹(骏马,喻才华出众的少年)。画龙点睛。龙蟠虎踞。

2、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恐龙。

3、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龙颜。龙体。龙袍。

4、姓。

基本字义

páo(ㄆㄠˊ)

1、烧:炮炙。炮烙(luò)。炮制。

其他字义

bāo(ㄅㄠ)

1、把物品放在器物上烘烤或焙:把湿衣服搁在热炕上炮干。

2、一种烹调方法,在旺火上急炒:炮羊肉。

其他字义

pào(ㄆㄠˋ)

1、重型武器的一类,有迫击炮、高射炮、火箭炮等:炮兵。炮弹。

2、爆竹:鞭炮。花炮。

3、爆破土石等在凿的眼内装进炸药后称“炮”。

基本字义

凤(鳳)fèng(ㄈㄥˋ)

1、传说中的鸟王(雄的称“凤”;雌的称“凰”):凤凰。凤雏(幼小的凤;喻英俊少年)。龙肝凤髓(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龙驹凤雏(喻有才华的英俊青少年)。雏凤清于老凤声。

2、姓。

相关汉字

相关组词

悲烹狗 饵烹 大烹 割烹 狗烹 鼎烹 老龟烹不烂,移祸于枯桑 煎烹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3-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