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三瞒四
基本解释
词条:『欺三瞒四』
拼音:qī sān mán sì
注音:ㄑ一 ㄙㄢ ㄇㄢˊ ㄙˋ
解释:一再欺骗隐瞒。
成语解释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使用频率: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主体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规用法:欺三瞒四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一再欺骗隐瞒。
典故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七:“一闻之时,心头火起,大骂尤辰无理,做这等欺三瞒四的媒人,说骗人家女儿。”
近义词:欺上瞒下
基本字义
欺qī(ㄑ一)
1、诈骗,蒙混:欺骗。欺诈。欺哄。欺瞒。欺诬。欺诳。欺蒙。童叟无欺。
2、压迫,侮辱:欺负。欺侮。欺压。欺凌。欺生。欺善怕恶。
基本字义
三sān(ㄙㄢ)
1、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
2、表示多次或多数: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基本字义
瞒(瞞)mán(ㄇㄢˊ)
1、隐藏实情,不让别人知道:瞒哄。隐瞒。瞒天过海。
2、〔瞒瞒〕贪爱酒色的样子。
3、闭目的样子。
其他字义
瞒(瞞)mén(ㄇㄣˊ)
1、惭愧的样子。
基本字义
四sì(ㄙˋ)
1、数名,三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肆”代):四方。四边。四序(即“四季”)。四体(a.指人的四肢;b.指楷、草、隶、篆四种字体)。四库(古籍经、史、子、集四部的代称。亦称“四部”)。四君子(中国画中对梅、兰、竹、菊四种花卉题材的总称)。
2、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6”。
相关汉字
相关组词
推荐在线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