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乌集之众

基本解释

词条:『乌集之众』

拼音:wū jí zhī zhòng

注音:ㄨ ㄐ一ˊ ㄓ ㄓㄨㄥˋ

解释:犹言乌合之众。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

成语解释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使用频率:一般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主体结构:偏正式成语

常规用法:乌集之众作主语、宾语;指杂乱的一群人。

典故出处:三国·魏·曹冏《六代论》:“故汉祖奋三尺之剑,驱乌集之众,五年之中而成帝业。”

近义词:乌合之众、乌合之卒

反义词:精锐之师

基本字义

乌(烏)wū(ㄨ)

1、指“乌鸦”:乌白马角(喻不可能实现的事情)。乌飞兔走(喻日往月来,时间流逝)。乌合之众。

2、黑色的:乌亮。乌云。

3、无,没有:化为乌有。

4、文言疑问词,哪,何:乌足道哉?

5、古同“呜”,呜乎。

6、姓。

基本字义

jí(ㄐ一ˊ)

1、群鸟栖止于树上:“黄鸟于飞,集于灌木”。

2、聚合,会合:聚集。集合。集会。集体。集团。集训。集散。集资。集中。集大成。集腋成裘。

3、会合许多著作编成的书:集子。文集。诗集。选集。全集。

4、大型图书中可以相对独立的一部分,或一部小说、一部电影、电视剧中相对独立的段落:上集。第五集。

5、定期交易的市场:集市。赶集。

6、中国古代图书的四部分类法:集部。经史子集。

7、成就,成功:大业未集。

8、数学基本概念之一,指若干具有共同属性的事物的总体:子集。交集。

9、古同“辑”,和睦。

10、姓。

基本字义

zhī(ㄓ)

1、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往,到:“吾欲之南海”。

基本字义

众(衆)zhòng(ㄓㄨㄥˋ)

1、许多:与“寡”相对:众人。众多。众矢之的。芸芸众生。

2、许多人:大众。群众。民众。众口铄金。众目睽睽。众叛亲离。众擎易举。

相关汉字

相关组词

哀乌 哀乌郎 白项乌 白乌 白蠒乌丝 白颈乌 白头乌 柏乌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3-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