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王佐之才

基本解释

词条:『王佐之才』

拼音:wáng zuǒ zhī cái

注音:ㄨㄤˊ ㄗㄨㄛˇ ㄓ ㄘㄞˊ

解释:佐:辅佐。辅佐帝王成就大业的才干。

成语解释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使用频率:一般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主体结构:偏正式成语

常规用法:王佐之才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典故出处:《汉书·董仲舒传赞》:“刘向称董仲舒有王佐之材,虽伊、吕亡以回。”

运用示例:当朝一见,许其王佐之才,行路相逢,知其美人之赠。◎ 唐·杨炯《益州温江县令任君神道碑》

古代诗词

明代.陶安.大风起:「安得猛士守四方,不如王佐之才登庙堂,所以汉道不克承三王。」

近义词:王佐之材

基本字义

wáng(ㄨㄤˊ)

1、古代一国君主的称号,现代有些国家仍用这种称号:王国。王法。公子王孙。王朝(cháo)。

2、中国古代皇帝以下的最高爵位:王公。王侯。

3、一族或一类中的首领:山大王。蜂王。王牌(桥牌中最大的牌;喻最有力的人物或手段)。

4、大:王父(祖父)。王母(祖母)。

5、姓。

其他字义

wàng(ㄨㄤˋ)

1、古代指统治者谓以仁义取得天下:王天下。王此大邦。

基本字义

zuǒ(ㄗㄨㄛˇ)

1、辅助,帮助:佐证(证据)。佐餐。

2、处于辅助地位的人:僚佐。

3、劝:佐食。佐酒(a.陪伴喝酒;b.就着菜肴把酒喝下去)。

基本字义

zhī(ㄓ)

1、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往,到:“吾欲之南海”。

基本字义

才(纔)cái(ㄘㄞˊ)

1、能力:才能。口才。这人很有才干。

2、从才能方面指某类人:干(gàn)才。奇才。奴才。蠢才。

3、副词。①方,始:昨天才来。现在才懂得这个道理。②仅仅:才用了两元。来了才十天。

相关汉字

相关组词

阿克苏姆王国 阿育王 哀王孙 安釐王 闇王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 暴王 贝宁王国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