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桃李成蹊

基本解释

词条:『桃李成蹊』

拼音:táo lǐ chéng qī

注音:ㄊㄠˊ ㄌ一ˇ ㄔㄥˊ ㄑ一

解释:“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省语。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成语解释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使用频率:一般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主体结构:紧缩式成语

常规用法:桃李成蹊作宾语、分句;指实至名归。

典故出处:金·元好问《南乡子》词:“迟日惠风柔,桃李成蹊绿渐稠。”

古代诗词

宋代.曹勋.杏花天慢:「顿觉偏造化,且任他、桃李成蹊谁说。」
宋代.黄庭坚.次韵答杨子闻见赠:「结交贤豪多杜陵,桃李成蹊卧落英。」
南北朝.谢朓.和徐都曹出新亭渚诗:「桃李成蹊径。」
金朝.元好问.南乡子:「桃李成蹊绿渐稠。」
宋代.释正觉.偈颂二百零五首:「自然桃李成蹊去,那是春风作意吹。」

近义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基本字义

táo(ㄊㄠˊ)

1、落叶小乔木,品种很多,果实略呈球形,表面有短绒毛,味甜,有大核,核仁可入药:桃儿。桃李(喻所教的学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喻实至名归,尚事实,不尚虚名)。世外桃源(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2、形状像桃子的:棉桃儿。

3、指核桃:桃仁。桃酥。

4、姓。

基本字义

lǐ(ㄌ一ˇ)

1、落叶小乔木,果实称“李子”,熟时呈黄色或紫红色,可食:李代桃僵(原用“桃”“李”共患难来喻兄弟相爱相助,后喻互相顶替或代他人受过)。投桃报李。李下不正冠(喻要避免不必要的嫌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喻为人只要忠诚、正直一定会感动别人)。

2、姓。

3、古同“理”,古代法官的代称。

基本字义

chéng(ㄔㄥˊ)

1、做好,做完:成功。完成。成就。成事。成交。成立。成婚。成仁(儒家主张的成就仁德)。成人之美。玉成其事。

2、事物发展到一定的形态或状况:成形。成性。成人。自学成才。蔚然成风。

3、变为:长成。变成。

4、可以,能行:成,就这么办。

5、称赞人能力强:他办事麻利,真成。

6、够,达到一定数量:成年累(lěi)月。

7、已定的,定形的:成规。成俗。成见。成例。成竹在胸。

8、十分之一:增产三成。

9、平定,讲和:“会于稷,以成宋乱”。

10、姓。

基本字义

qī(ㄑ一)

1、[蹊跷](—qiao)奇怪,可疑:这事有点儿蹊。

其他字义

xī(ㄒ一)

1、小路:“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蹊径(途径,如“独辟蹊蹊”)。

2、践踏:“牵牛以蹊人之田而夺之牛”。

相关汉字

相关组词

饼子桃 碧桃 扁桃 扁桃体 扁桃体炎 扁桃腺 匾桃 伯桃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