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倘来之物

基本解释

词条:『倘来之物』

拼音:tǎng lái zhī wù

注音:ㄊㄤˇ ㄌㄞˊ ㄓ ㄨˋ

解释:指意外得到的或非本分应得的东西。同“傥来之物”。

成语解释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使用频率:生僻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主体结构:偏正式成语

常规用法:倘来之物作宾语;指无意中得到的财物。

典故出处:元 秦简夫《东堂老》第三折:“这钱财是倘来之物。”

近义词:傥来之物

基本字义

tǎng(ㄊㄤˇ)

1、假使,如果:倘或。倘若。倘使。倘然。

其他字义

cháng(ㄔㄤˊ)

1、同“徜”。

基本字义

来(來)lái(ㄌㄞˊ)

1、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往”、“去”相对:来回。来往。过来。归来。来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

2、从过去到现在:从来。向来。

3、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来年。将来。来日方长。

4、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二百来头猪。

5、做某个动作:胡来。

6、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大家来动脑筋。

7、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昨天他哭来。

8、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上来。

9、表示发生:暴风雨来了。

10、在数词一、二、三后面,表示列举理由:这台收录机一来音质好,二来价钱便宜,我就买了。

11、用做诗、歌词中的衬字:八月里来桂花香。

12、表示语气,归去来兮!

13、姓。

基本字义

zhī(ㄓ)

1、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往,到:“吾欲之南海”。

基本字义

wù(ㄨˋ)

1、人以外的具体的东西:事物。生物。物体。货物。礼物。文物。物价。物质。地大物博。物极必反。

2、内容,实质:言之有物。

3、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物议(群众的批评)。待人接物。物望所归(众望所归)。

相关汉字

相关组词

俶倘 倘然 倘若 倘使 倘佯 倘如 倘来 倘或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