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不辨菽麦

基本解释

词条:『不辨菽麦』

拼音:bù biàn shū mài

注音:ㄅㄨˋ ㄅ一ㄢˋ ㄕㄨ ㄇㄞˋ

解释:菽:豆子。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麦子。形容愚笨无知。后形容缺乏实际生产知识。

成语解释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使用频率: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主体结构:动宾式成语

常规用法:不辨菽麦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比喻脱离实际,缺乏常。

典故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杜预注:“菽,大豆也。豆麦殊形易别,故以为痴者之候。”

运用示例:世间也尽有不辨菽麦的人。◎ 郭沫若《银杏》

精选例句

1、我们郊游时,看见田里长着绿油油的植物,都以为是韭菜,正在干活的农民听了笑了起来,说:你们真是不辨菽麦,这是小麦!
2、我们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的人文凭很高,可上了工作岗位,可以说是不辨菽麦的书呆子。
3、他都这麼大了,却连基本做人道理都不懂,这和不辨菽麦有何不同?
4、他刚到农村时还是个不辨菽麦的小伙子,经过这麼多年的学习磨练,现在已是个精通农艺的专家了。
5、别看他一副聪明样,其实根本是不辨菽麦,连最基本的常识都没有。

古代诗词

宋代.方回.追和东坡先生亲笔陈季常见过三首:「嗟彼舒亶辈,岂不辨菽麦。」
明代.杨基.感怀(十四首):「苟不辨菽麦,何足揽大权。」
宋代.吕本中.客居书怀奉寄介然若谷才仲兼简信民:「出言辄周孔,而不辨菽麦。」
明代.庞嵩.友警:「不辨菽麦者,疏粺集为粮。」

近义词:愚昧无知、目不识丁、五谷不分

反义词:学富五车、博学多才

基本字义

bù(ㄅㄨˋ)

1、副词。

2、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其他字义

fǒu(ㄈㄡˇ)

1、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基本字义

biàn(ㄅ一ㄢˋ)

1、分别,分析,明察:辨别。辨认。辨析。辨正。辨识。明辨是非。

2、古代土地面积单位,九夫为一辨,七辨为一并。

基本字义

shū(ㄕㄨ)

1、豆的总称:菽水(泛指粗茶淡饭,用以指对父母的奉养,如“菽菽承欢”)。菽麦。菽粟。

基本字义

麦(麥)mài(ㄇㄞˋ)

1、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有“小麦”、“大麦”、“燕麦”等多种,子实供磨面食用,亦可用来制糖或酿酒。通常专指“小麦”(通称“麦子”):麦田。麦收。麦饭豆羹(指农家粗茶淡饭)。

2、姓。

相关汉字

相关组词

爱博不专 安不忘虞 闇室不欺 按甲不出 按甲不动 按纳不下 熬不过 熬不住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