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不逞之徒

基本解释

词条:『不逞之徒』

拼音:bù chěng zhī tú

注音:ㄅㄨˋ ㄔㄥˇ ㄓ ㄊㄨˊ

解释:不逞:不得志,不如意;徒:人(含贬义)。因心怀不满而闹事捣乱的人。

成语解释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使用频率: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主体结构:偏正式成语

常规用法:不逞之徒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指犯罪分子或存心捣乱的人。

典故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十年》:“司氏、堵氏、侯氏、子师氏皆丧田焉,故五族聚群不逞之人,因公子之徒以作乱。”

运用示例:如有不逞之徒假托民军,借端扰害治安,即为人民公敌。◎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六十八回

近义词:不法之徒

基本字义

bù(ㄅㄨˋ)

1、副词。

2、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其他字义

fǒu(ㄈㄡˇ)

1、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基本字义

chěng(ㄔㄥˇ)

1、显示,施展,炫耀,卖弄:逞能。逞强。逞凶。逞威风。

2、意愿实现,称心:逞志。逞吾愿。不逞之徒(因私欲得不到满足而为非作歹,捣乱闹事的人)。

3、放任:逞性。骄逞。

基本字义

zhī(ㄓ)

1、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往,到:“吾欲之南海”。

基本字义

tú(ㄊㄨˊ)

1、步行:徒步。徒涉。

2、空:徒手。

3、白白地:徒然。徒劳无益。

4、只;仅仅:家徒四壁。

5、从事学习的人:徒弟。徒工。学徒。师徒。

6、同一派系或信仰同一宗教的人:信徒。教徒。党徒。

7、人(多指坏人):匪徒。暴徒。赌徒。叛徒。

8、剥夺犯人自由的刑法:徒刑。

相关汉字

相关组词

爱博不专 安不忘虞 闇室不欺 按甲不出 按甲不动 按纳不下 熬不过 熬不住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