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君子
基本解释
词条:『二三君子』
拼音:èr sān jūn zǐ
注音:ㄦˋ ㄙㄢ ㄐㄨㄣ ㄗˇ
解释:犹二三子。
成语解释
典故出处:《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汉书·楚元王传》故下明诏,试《左氏》可立不,遣近臣奉指衔命,将以辅弱扶微,与二三君子比意同力,冀得废遗。
运用示例:六十老翁无所取,二三君子不相遗。◎ 唐·包佶《戏题诸判官厅壁》诗
古代诗词
唐代.包佶.戏题诸判官厅壁:「六十老翁无所取,二三君子不相遗。」
宋代.刘辰翁.金缕曲/贺新郎:「但多情、寂寥相念,二三君子。」
宋代.文天祥.赠秘书王监丞:「使人知有在我者,二三君子为有功。」
宋代.项安世.高风台歌:「纷纷俗论安足穷,二三君子中龙。」
明代.李梦阳.有鸱六章:「二三君子,匪疚匪疾。」
基本字义
二èr(ㄦˋ)
1、数名:一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贰”代)。
2、双,比:独一无二。
3、两样,别的:二话。不二价。
基本字义
三sān(ㄙㄢ)
1、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
2、表示多次或多数: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基本字义
君jūn(ㄐㄨㄣ)
1、封建时代指帝王、诸侯等:君主。君子(a.旧指贵族、统治者及其代言人;b.指品行好的人,如“正人君君”)。君王。君上。国君。君权。君临。君侧。
2、古代的封号:商君。平原君。信陵君。长安君。
3、对对方的尊称:张君。诸君。
基本字义
子zǐ(ㄗˇ)
1、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
6、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