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而忘私
基本解释
词条:『公而忘私』
拼音:gōng ér wàng sī
注音:ㄍㄨㄥ ㄦˊ ㄨㄤˋ ㄙ
解释:为了公事而不考虑私事,为了集体利益而不考虑个人得失。
成语解释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使用频率: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褒义成语
主体结构:偏正式成语
常规用法:公而忘私联合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褒义。
典故出处:汉 贾谊《治安策》:“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
运用示例:这两位同学的破釜沉舟,公而忘私的勇气,是使我私心佩服的,◎ 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续篇》
精选例句
1、今天是学习雷锋日,让我们重温一下雷锋精神吧:毫不利已,专门利人;干一行,爱一行;,;公而忘私,
2、我们要学习周总理那种公而忘私的崇高精神。
3、代代南中学子公而忘私,,投身党政军文,效命科农工商,为富强国家推进社会尽心竭能立业建功。
4、她如此热衷于追星,是因为演员们都是为公而忘私,为国而忘家,不计片酬,甘愿为抗日救亡作贡献,是令人敬仰的文艺战士。
5、做个公而忘私的好官吧!
近义词:舍身取义、舍己为人、杀身成仁、舍身求法、舍生取义、为国捐躯、铁面无私、大公无私、大公至正、光明正大、为国损躯、成仁取义
反义词:急公好义、私而忘公、损公肥私、假公济私、自私自利、损人利己、假手于人
基本字义
公gōng(ㄍㄨㄥ)
1、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公正。公心。大公无私。
2、共同的,大家承认的:公理。公式。公海。公制。
3、国家,社会,大众:公共。公安(社会整体的治安)。公众。公民。公论(公众的评论)。
4、让大家知道:公开。公报。公然。
5、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三公(中国周代指“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公子。公主。
6、敬辞,尊称男子:海公。包公。诸公(各位)。
7、雄性的:公母。公畜。
8、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公公。外公(外祖父)。
9、姓。
基本字义
而ér(ㄦˊ)
1、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2、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如“而且”。d.表转折,如“似是而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3、表(从……到……):从上而下。
基本字义
忘wàng(ㄨㄤˋ)
1、不记得,遗漏:忘记。忘却。忘怀。忘我。忘情。忘乎所以。
基本字义
私sī(ㄙ)
1、个人的,自己的,与“公”相对:私人。私有。私见。私仇。私情。私营。私欲。
2、不公开的,秘密而又不合法的:私自。私刑。私货。走私。私生子。
3、暗地里:私议。私奔。隐私。窃窃私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