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大干物议

基本解释

词条:『大干物议』

拼音:dà gān wù yì

注音:ㄉㄚˋ ㄍㄢ ㄨˋ 一ˋ

解释:物议:众人的议论。引起众人的议论或引起舆论的不满。

成语解释

产生年代:近代成语

使用频率:一般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主体结构:动宾式成语

常规用法:大干物议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等。

典故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9回:“恐怕他摆出老前辈的架子来,那是大干物议的。”

基本字义

dà(ㄉㄚˋ)

1、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2、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

3、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

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

5、年长,排行第一:老大。

6、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

7、时间更远:大前年。

8、〔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

9、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

其他字义

dài(ㄉㄞˋ)

1、〔大夫〕医生(“夫”读轻声)。

2、〔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

其他字义

tài(ㄊㄞˋ)

1、古通“太”。

2、古通“泰”。

基本字义

干(乾)gān(ㄍㄢ)

1、触犯,冒犯,冲犯:干扰。干涉。干预(亦作“干与”)。森然干霄。

2、追求,求取,旧指追求职位俸禄:干禄。干仕。

3、关连,涉及:干系。互不相干。

4、盾,古代抵御刀枪的兵器:大动干戈。

5、古代用以记年、记月、记日、记时(亦作编排次序)的十个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天干。干支。

6、涯岸,水边:“河之干兮”。

7、个数:若干。

8、没有水分或水分少:干燥。干旱。干枯。干柴。豆腐干。

9、枯竭,尽净:干尽。干杯。

10、徒然,白白地:干着急。

11、指没有血缘或婚姻关系,拜认的亲属:干亲。

12、〔干将(jiàng)〕古剑名。

13、姓。

其他字义

干(幹)gàn(ㄍㄢˋ)

1、事物的主体或重要部分:树干。躯干。干线。

2、做:干事。说干就干。

3、有才能的,善于办事的:干才。干员。干练。

4、方言,坏、糟:事情要干。

基本字义

wù(ㄨˋ)

1、人以外的具体的东西:事物。生物。物体。货物。礼物。文物。物价。物质。地大物博。物极必反。

2、内容,实质:言之有物。

3、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物议(群众的批评)。待人接物。物望所归(众望所归)。

基本字义

议(議)yì(一ˋ)

1、意见,言论:议论。提议。建议。

2、讨论,商量:商议。会议。协议。议案。议决。议价。

3、评论是非,多指责备:非议。恐招物议。

4、旧时文体的一种,用以论事说理或陈述意见:奏议。驳议。

相关汉字

相关组词

阿大 爱丁堡大学 爱资哈尔大学 安大略湖 奥大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澳大利亚人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