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王孙
基本解释
词条:『公子王孙』
拼音:gōng zǐ wáng sūn
注音:ㄍㄨㄥ ㄗˇ ㄨㄤˊ ㄙㄨㄣ
解释:旧时贵族、官僚的子弟。
成语解释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使用频率: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主体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规用法:公子王孙联合式;作主语、宾语;指王公贵族子弟。
典故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楚策四》:“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类为招。”
运用示例: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六回
精选例句
1、赠婢崔郊,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2、看他那副骄横的样子,就像是公子王孙。
3、豪侈的大商巨贾、傲气的公子王孙,却不知是否有人会想得到,几年后的一场大火,就焚尽了大汉帝国二百年的荣光。
4、可为什么一堆公子王孙小姐全要给我生孩子?我不要成为大肚猫耳生物啊……
5、诗虽然是讥讽公子王孙的,但王建知道是好意,所以也就未加疑忌。
古代诗词
宋代.白胜.赤日炎炎似火烧:「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唐代.崔郊.赠婢:「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唐代.崔液.上元夜六首(一作夜游诗):「公子王孙意气骄,不论相识也相邀。」
宋代.陈亮.彩凤飞:「莫也教、公子王孙眼见。」
唐代.贯休.落花:「因嗟好德人难得,公子王孙尽断肠。」
近义词:纨绔子弟、公子哥儿
基本字义
公gōng(ㄍㄨㄥ)
1、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公正。公心。大公无私。
2、共同的,大家承认的:公理。公式。公海。公制。
3、国家,社会,大众:公共。公安(社会整体的治安)。公众。公民。公论(公众的评论)。
4、让大家知道:公开。公报。公然。
5、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三公(中国周代指“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公子。公主。
6、敬辞,尊称男子:海公。包公。诸公(各位)。
7、雄性的:公母。公畜。
8、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公公。外公(外祖父)。
9、姓。
基本字义
子zǐ(ㄗˇ)
1、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
6、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姓。
基本字义
王wáng(ㄨㄤˊ)
1、古代一国君主的称号,现代有些国家仍用这种称号:王国。王法。公子王孙。王朝(cháo)。
2、中国古代皇帝以下的最高爵位:王公。王侯。
3、一族或一类中的首领:山大王。蜂王。王牌(桥牌中最大的牌;喻最有力的人物或手段)。
4、大:王父(祖父)。王母(祖母)。
5、姓。
其他字义
王wàng(ㄨㄤˋ)
1、古代指统治者谓以仁义取得天下:王天下。王此大邦。
基本字义
孙(孫)sūn(ㄙㄨㄣ)
1、儿子的儿子:孙子。孙女。
2、跟孙子同辈的亲属:外孙。侄孙(侄儿的子女)。
3、孙子以后的各代:曾(zēng)孙(孙子的子女)。玄孙(曾孙的子女)。子孙(儿子和孙子,泛指后代)。王孙(贵族的子孙后代)。
4、植物再生成孳生的:孙竹(竹的枝根末端所生的竹)。
5、姓。
其他字义
孙(孫)xùn(ㄒㄨㄣˋ)
1、古同“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