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端人正士

基本解释

词条:『端人正士』

拼音:duān rén zhèng shì

注音:ㄉㄨㄢ ㄖㄣˊ ㄓㄥˋ ㄕˋ

解释:指端庄正直的人。

成语解释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使用频率: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主体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规用法:端人正士作宾语、定语;指端庄正直的人。

典故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80卷:“他好放肆,见端人正士以礼自持,却恐他来检点。”

运用示例:盖亦替‘天朝’扫除端人正士,使更易于长驱而入者。◎ 鲁迅《书信集·指杨霁云》

古代诗词

清代.朱启运.赠张廉夫:「又如端人正士在林谷,观者但见衣冠肃。」
清代.程盛修.咏史乐府十二章·用笔喻:「万几操纵总心生,落笔端人正士形,平原太守颜真卿。」

基本字义

duān(ㄉㄨㄢ)

1、正,不歪斜:端正(a.事物不歪斜;b.正派,正确;c.使端正)。端丽。端然。端庄。端秀。端静。端坐。

2、正派,正直:端方。端直。端重(zhòng)。品行不端。

3、事物的一头:端的(dì)(a.事情的经过,底细;b.的确,果然;c.究竟。均亦称“端底”)。端倪。端详。事端。争端。

4、用手很平正地拿:端盆。端碗。端茶。把问题端出来说清楚。

5、姓。

基本字义

rén(ㄖㄣˊ)

1、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人类。

2、别人,他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人热诚。

3、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人,文如其人。

基本字义

zhèng(ㄓㄥˋ)

1、不偏斜,与“歪”相对:正午。正中(zhōng)。正襟危坐。

2、合于法则的:正当(dāng)。正派。正楷。正规。正大光明。正言厉色。拨乱反正。

3、合于道理的:正道。正确。正义。正气。

4、恰好:正好。正中(zhōng)下怀。

5、表示动作在进行中:他正在开会。

6、两者相对,好的、强的或主要的一方,与“反”相对,与“副”相对:正面。正本。

7、纯,不杂:正色。正宗。正统。纯正。

8、改去偏差或错误:正骨。正误。正音。正本清源。

9、图形的各个边的长度和各个角的大小都相等的:正方形。

10、指失去电子的,与“负”相对:正电。

11、大于零的,与“负”相对:正数(shù)。

12、姓。

其他字义

zhēng(ㄓㄥ)

1、〔正月〕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简称“正”,如“新正”。

基本字义

shì(ㄕˋ)

1、古代统治阶级中次于卿大夫的一个阶层:士族。士大夫。

2、旧时指读书人:士子。士民。学士。

3、未婚的男子,泛指男子:士女。

4、对人的美称:志士。烈士。女士。

5、军衔的一级,在尉以下;亦泛指军人;上士。士兵。士卒。士气。

6、称某些专业人员:医士。护士。

7、姓。

相关汉字

相关组词

鼻端 鼻端白 百端 变端 白端 变化万端 谤端 报端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3-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