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土众民
基本解释
词条:『广土众民』
拼音:guǎng tǔ zhòng mín
注音:ㄍㄨㄤˇ ㄊㄨˇ ㄓㄨㄥˋ ㄇ一ㄣˊ
解释:土地广阔,人民众多。
成语解释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使用频率: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主体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规用法:广土众民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指土地广阔,人民众多。
典故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
运用示例:如此广土众民的国家说财政经济无办法,真是没有道理的话。◎ 毛泽东《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
古代诗词
清代.康有为.爱国短歌行:「今为万国竟争时,惟我广土众民霸国资,偏鉴万国无似之。」
近义词:地广人众
反义词:立锥之地
基本字义
广(廣)guǎng(ㄍㄨㄤˇ)
1、指面积、范围宽阔,与“狭”相对:宽广。广博。广义。广漠。广袤(东西称“广”,南北称“袤”,指土地面积)。广厦。
2、多:大庭广众。
3、扩大,扩充:推广。广开言路。
其他字义
广ān(ㄢ)
1、同“庵”,多用于人名。
基本字义
土tǔ(ㄊㄨˇ)
1、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土壤。黄土。
2、疆域:国土。领土。
3、本地的,地方性的:故土。
4、民间生产的(区别于“洋”):土方(民间流传的药方,亦称“偏方”)。
5、不合潮流:土气。
6、未熬制的鸦片:烟土。
7、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8、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青海省:土族。
9、姓。
基本字义
众(衆)zhòng(ㄓㄨㄥˋ)
1、许多:与“寡”相对:众人。众多。众矢之的。芸芸众生。
2、许多人:大众。群众。民众。众口铄金。众目睽睽。众叛亲离。众擎易举。
基本字义
民mín(ㄇ一ㄣˊ)
1、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民。民主。民国。民法。公民(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民(具有国籍的人)。
2、指人或人群:居民。民族。
3、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民间。民歌。民谚。民风。民情。
4、某族的人:汉民。回民。
5、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农民。渔民。
6、非军事的:民品。民航。
7、同“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