咄咄逼人
基本解释
词条:『咄咄逼人』
拼音:duō duō bī rén
注音:ㄉㄨㄛ ㄉㄨㄛ ㄅ一 ㄖㄣˊ
解释:咄咄:使人惊奇的声音。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
成语解释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使用频率: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主体结构:偏正式成语
常规用法:咄咄逼人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气势汹汹的样子。
典故出处:晋 卫铄《与释某书》:“卫有一弟子王逸少,甚能学卫真书,咄咄逼人。”
运用示例:书中攻击杨朱、墨翟两派,辞锋咄咄逼人。◎ 朱自清《经典常谈·四书第七》
精选例句
1、父爱应该受一定的原则支配并提出一定的要求,应该是宽容的、耐心的,不应该是咄咄逼人和专横的。
2、它那么光芒万丈,那么咄咄逼人,那么不容置疑,我躲在窗户后面,不敢直视它的模样。
3、收起咄咄逼人的气势,敛起毕露的锋芒,不需要有太多的压迫感和侵略性,好女子要有自己的软智慧,落落大方,宠辱不惊。
4、客队的主辩口若悬河,咄咄逼人,难以招架。
5、也许你是有理的,但如此咄咄逼人,有失厚道。
古代诗词
宋代.赵庚夫.读曾茶山诗集:「咄咄逼人门弟子,剑南已见祖灯传。」
宋代.刘克庄.三月二日被命祈晴上天竺舟中得六绝句:「如何涉吾地,咄咄逼人来。」
宋代.李复.和尹宗闵书记四月二日候客溪上潞守李献甫具:「春色堂堂辞我去,暑风咄咄逼人来。」
明代.吴宽.谢孔昭临黄大痴画:「案头临画似临书,咄咄逼人真可诧。」
宋代.曾几.秘省避暑抵暮乃出:「咄咄逼人牛马走,夜窗妨我枕书眠。」
近义词:盛气凌人、气势汹汹
反义词:口角春风、平易近人、和颜悦色、屈己从人、温文尔雅、和风细雨
基本字义
咄duō(ㄉㄨㄛ)
1、〔咄咄〕表示惊怪,如“咄咄怪事。”
2、表示呵叱:“咄!你这光棍!那么简单”。
基本字义
逼bī(ㄅ一)
1、强迫,威胁:逼迫。逼促。逼命。逼使。逼问。逼租。逼债。
2、切近:逼近。逼真。逼视。逼肖(xiào)(很相似)。
3、狭窄:逼仄。逼侧。逼狭。
基本字义
人rén(ㄖㄣˊ)
1、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人类。
2、别人,他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人热诚。
3、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人,文如其人。
中英翻译
翻译:aggressive
aggressive*[ә'gresiv]
a. 侵略的, 挑畔的, 进取的
【法】 侵略的, 爱挑衅的, 行为过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