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猫噬鹦鹉

基本解释

词条:『猫噬鹦鹉』

拼音:māo shì yīng wǔ

注音:ㄇㄠ ㄕˋ 一ㄥ ㄨˇ

解释:比喻排挤好人。

成语解释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使用频率:一般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主体结构:主谓式成语

常规用法:猫噬鹦鹉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典故出处:宋·岳珂《桯史·鹦鹉谕》:“至今蜀人谈谑,以排根善类者为‘猫噬鹦鹉’。”

基本字义

māo(ㄇㄠ)

1、哺乳动物,面呈圆形,脚有利爪,行动敏捷,会捉老鼠。

2、方言,躲藏。

其他字义

máo(ㄇㄠˊ)

1、〔猫腰〕弯腰。亦称“毛腰”。

基本字义

shì(ㄕˋ)

1、咬,吞:噬肤(a.喻犯罪受刑的人;b.喻关系亲近)。噬贤(嫉害贤能)。噬啮。吞噬。噬脐莫及。

基本字义

鹦(鸚)yīng(一ㄥ)

1、〔鹦鹉〕鸟,上嘴大,呈钩状,下嘴短小,羽毛有各种颜色,产于热带和亚热带,能学人讲话,如“鹦鹦学舌”(含贬义)。

2、〔鹦哥〕鹦鹉的通称。

3、(鸚)

基本字义

鹉(鵡)wǔ(ㄨˇ)

1、〔鹦鹉〕见“鹦”。

相关汉字

相关组词

斑猫 豹猫 避猫鼠 波斯猫 藏猫儿 大猫态 藏猫猫 大熊猫科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3-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