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唐无稽
基本解释
词条:『荒唐无稽』
拼音:huāng táng wú jī
注音:ㄏㄨㄤ ㄊㄤˊ ㄨˊ ㄐ一
解释:稽:考查。十分荒唐,不可凭信。
成语解释
产生年代:当代成语
使用频率: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主体结构:补充式成语
常规用法:荒唐无稽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极其荒唐。
典故出处:清 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第三回:“那个神字,原是野蛮世界拿出来哄着愚人的话,如今科学大明,这些荒诞无稽的谬说,那里还能立足呢?”
运用示例:他的大九州之说,在当年虽是荒唐无稽,而在现代则毫不足惊异了。◎ 郭沫若《文艺论集·惠施的性格与思想》
古代诗词
宋代.陈造.命书:「荒唐无稽据,诵言指休咎。」
近义词:荒诞无稽
反义词:有根有据
基本字义
荒huāng(ㄏㄨㄤ)
1、年成不好,收成不好:荒年。灾荒。防荒。备荒。
2、长满野草,或无人耕种:荒芜。荒地。开荒。
3、废弃:荒废。荒疏。荒置。业精于勤,荒于嬉。
4、冷落偏僻:荒村。荒郊。荒落(luò)(a.荒凉冷落;b.荒疏衰退)。荒颓。
5、严重缺乏,不够用:煤荒。
6、不实在的,不正确的:荒信。荒唐(a.浮夸,不实在;b.行为放荡。“唐”均读轻声)。
7、放纵,迷乱:荒淫。荒腆(沉湎于酒)。
8、远,边远的地方:荒远。荒遐。八荒。
9、扩大:“天作高山大王荒之”。
10、包有:“奄有龟蒙,遂荒大东,至于海邦”。
11、工业上指没有经过精细加工的:荒子(毛坯)。
基本字义
唐táng(ㄊㄤˊ)
1、夸大,虚夸:荒唐。唐大无验。
2、空,徒然:功不唐捐(功夫不白费)。
3、传说中的中国朝代名,尧所建。
4、朝代名:唐代。唐诗。唐僧。唐人。唐三彩。后唐。
5、古代朝堂前或宗庙门内的大路。
6、古同“螗”,指蝉。
7、姓。
基本字义
无(無)wú(ㄨˊ)
1、没有,与“有”相对;不:无辜。无偿。无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无度。无端(无缘无故)。无方(不得法,与“有方”相对)。无非(只,不过)。无动于衷。无所适从。
基本字义
稽jī(ㄐ一)
1、停留:稽留。稽滞。
2、考核:稽核。稽查。稽考。无稽之谈。
3、计较:反唇相稽。
4、至。
5、姓。
其他字义
稽qǐ(ㄑ一ˇ)
1、〔稽首〕古代的一种礼节,跪下,拱手至地,头也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