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去朝来
基本解释
词条:『暮去朝来』
拼音:mù qù zhāo lái
注音:ㄇㄨˋ ㄑㄨˋ ㄔㄠˊ ㄌㄞˊ
解释:黄昏过去,清晨又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成语解释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使用频率:一般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主体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规用法:暮去朝来作状语、分句;用于时间流逝。
典故出处:唐·白居易《琵琶行》:“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古代诗词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唐代.白居易.浪淘沙:「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
唐代.白居易.酬思黯相公晚夏雨后感秋见赠:「暮去朝来无歇期,炎凉暗向雨中移。」
宋代.石孝友.临江仙:「暮去朝来缘底事,不如早早还家。」
近义词:朝来暮去
基本字义
暮mù(ㄇㄨˋ)
1、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日暮。暮气。暮色。日暮途穷。暮鼓晨钟。
2、晚,将尽:暮春。暮年。暮节。暮齿(晚年)。
基本字义
去qù(ㄑㄨˋ)
1、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由自己一方到另一方,与“来”相对:去处。去路。去国。
2、距离,差别:相去不远。
3、已过的,特指刚过去的一年:去年。去冬今春。
4、除掉,减掉:去掉。去皮。去势(a.阉割;b.动作或事情终了时的气势)。
5、扮演戏曲中的角色:他去男主角。
6、用在动词后,表示趋向:上去。进去。
7、用在动词后,表示持续:信步走去。
8、汉语四声之一:去声(a.古汉语四声的第三声;b.普通话字调中的第四声)。
基本字义
朝zhāo(ㄓㄠ)
1、早晨:朝阳。朝晖。朝暮。朝霞。朝气。朝思暮想。朝令夕改。朝秦暮楚(喻反复无常)。
2、日,天:今朝。明朝。
其他字义
朝cháo(ㄔㄠˊ)
1、向着,对着:朝向。朝前。朝阳。坐北朝南。
2、封建时代臣见君;亦指宗教徒的参拜:朝见。朝拜。朝圣。朝香。朝仪。
3、封建时代帝王接见官吏,发号施令的地方,与“野”相对:朝廷。上朝。退朝。朝野。朝政。朝臣。朝议。朝房。
4、称一姓帝王世代相继的统治时代;亦称某一个皇帝统治的时期:朝代。唐朝。
5、〔朝鲜族〕a.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吉林、黑龙江和辽宁等省;b.朝鲜和韩国的民族。
6、姓。
基本字义
来(來)lái(ㄌㄞˊ)
1、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往”、“去”相对:来回。来往。过来。归来。来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
2、从过去到现在:从来。向来。
3、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来年。将来。来日方长。
4、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二百来头猪。
5、做某个动作:胡来。
6、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大家来动脑筋。
7、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昨天他哭来。
8、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上来。
9、表示发生:暴风雨来了。
10、在数词一、二、三后面,表示列举理由:这台收录机一来音质好,二来价钱便宜,我就买了。
11、用做诗、歌词中的衬字:八月里来桂花香。
12、表示语气,归去来兮!
13、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