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囫囵吞枣

基本解释

词条:『囫囵吞枣』

拼音:hú lún tūn zǎo

注音:ㄏㄨˊ ㄌㄨㄣˊ ㄊㄨㄣ ㄗㄠˇ

解释: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成语解释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使用频率: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主体结构:偏正式成语

常规用法:囫囵吞枣偏正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贬义,形容读书不认真。

典故出处:宋 圆悟禅师《碧岩录》:“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慢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囵吞个枣。”

运用示例: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囫囵吞枣或走马看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 朱自清《论诗学门径》

精选例句

1、众口一词之事自己也不囫囵吞枣。
2、如果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让学生囫囵吞枣死记硬背,即使在学生的头脑里填塞了一大堆知识,也不可能增进他们的思考力。
3、读书要思考,不能囫囵吞枣。
4、一次专心学习胜过百次囫囵吞枣;一次胜过百次轻率行动;一次真诚相助胜过百次怜悯同情;一次胜过百次!
5、学习上我们决不能囫囵吞枣。

古代诗词

宋代.张伯端.禅定指迷歌:「更若见我谈空,恰似囫囵吞枣。」

近义词:生吞活剥、走马观花、不求甚解

反义词:寻根究底、含英咀华、穷原竟委、融会贯通、细嚼慢咽

基本字义

hú(ㄏㄨˊ)

1、〔囫囵〕整个的、完全不缺,如“囫囫吞枣”(喻学习上不加分析,不作消化理解,含糊笼统地接受下来)。

基本字义

囵(圇)lún(ㄌㄨㄣˊ)

1、〔囫囵〕见“囫”。

2、(圇)

基本字义

tūn(ㄊㄨㄣ)

1、不嚼或不细嚼而咽入:吞吐。吞咽。吞噬。狼吞虎咽。气吞山河。忍气吞声。

2、兼并,侵占:吞没(mò)。吞并。吞蚀。吞占。

基本字义

枣(棗)zǎo(ㄗㄠˇ)

1、落叶灌木或乔木,枝有刺,叶卵形,开小黄花,核果称“枣子”或“枣儿”,椭圆形,熟时红色,可食:枣红。枣泥。囫囵吞枣(喻读书等不加分析辨别地笼统接受)。

中英翻译

翻译:bolt

bolt*[bәult]
n. 门闩, 螺钉, 筛子, 闪电, 意外事件
vt. 闩住, 发射, 脱口而出, 筛, 囫囵吞下
vi. 囫囵吞枣, 射箭, 脱缰, 退出党派
ad. 突然
【电】 螺栓

相关汉字

相关组词

囫囵觉 囫囵竹 囫囵个儿 囫囵 囫囵课 鹘囵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3-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