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齑白饭
基本解释
词条:『黄齑白饭』
拼音:huáng jī bái fàn
注音:ㄏㄨㄤˊ ㄐ一 ㄅㄞˊ ㄈㄢˋ
解释:指粗恶的饭食。
成语解释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使用频率:一般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主体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规用法:黄齑白饭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生活。
典故出处:明·陈汝元《金莲记·焚券》:“风雨萧条,衡门暂留,黄齑白饭度春秋。”
近义词:黄齑淡饭
基本字义
黄huáng(ㄏㄨㄤˊ)
1、像金子或向日葵花的颜色:黄色。黄昏。牛黄。黄澄澄。信口雌黄。
2、特指中国黄河:黄灾。治黄。黄泛区。
3、指“黄帝”(即“轩辕氏”,传说中原始社会部落联盟首领):黄老(黄帝和老子)。炎黄子孙。
4、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事情黄了。
5、姓。
基本字义
齑(齏)jī(ㄐ一)
1、捣碎的姜、蒜、韭菜等。
2、细,碎:齑粉。齑音(细碎的声音)。
基本字义
白bái(ㄅㄞˊ)
1、雪花或乳汁那样的颜色:白色。白米。
2、明亮:白昼。白日做梦。
3、清楚:明白。不白之冤。
4、纯洁:一生清白。白璧无瑕。
5、空的,没有加上其它东西的:空白。白卷。
6、没有成就的,没有效果的:白忙。白说。
7、没有付出代价的:白吃白喝。
8、陈述:自白。道白(亦称“说白”、“白口”)。
9、与文言相对:白话文。
10、告语:告白(对公众的通知)。
11、丧事:红白喜事(婚事和丧事)。
12、把字写错或读错:白字(别字)。
13、政治上反动的:白匪。白军。
14、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白族。白剧。
15、姓。
基本字义
饭(飯)fàn(ㄈㄢˋ)
1、煮熟的谷类食品:大米饭。
2、泛指人每天定时分次吃的食物:早饭。饭菜。饭馆。饭量。酒囊饭袋。
3、吃饭,或给人饭吃:“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4、喂牲畜:饭牛。
相关汉字
相关组词
推荐在线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