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竖起脊梁

基本解释

词条:『竖起脊梁』

拼音:shù qǐ jí liáng

注音:ㄕㄨˋ ㄑ一ˇ ㄐ一ˊ ㄌ一ㄤˊ

解释:比喻振作精神。

成语解释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使用频率: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主体结构:动宾式成语

常规用法:竖起脊梁作谓语;用于劝诫人。

典故出处:宋·陈亮《癸卯秋答朱元晦秘书书》:“伯恭钦夫敏妙固未易及,然正大之体,挺特之气,竖起脊梁,当时轻重有无,独于门下归心而已。”

运用示例:汝旧呼狄三,今名道川,川即三耳;能竖起脊梁办个事,其道如川之增,若放倒,则依旧狄三也。◎ 清·翟灏《通俗编·身体》引《指月录》

古代诗词

宋代.楼钥.金峨本老领优婆塞众求写选僧堂三大字示以数:「不如莫待僧伽梨,便与竖起脊梁骨。」
宋代.释崇岳.送悟藏主还姑苏:「玲珑岩畔瞥不瞥,竖起脊梁生铁橛。」
宋代.释如净.偈颂二十五首:「昼夜竖起脊梁,勇猛切莫放倒。」
近现代.龙榆生.临江仙 赵朴初居士以中国代表团团长出席世界宗教徒争取和平会议及日本第十届禁止原子弹氢弹大会胜利归来,拈此致敬。即以居士寄赠长谷瑩润长老诗句竖起脊梁真佛子发端:「竖起脊梁真佛子,霞光遍绕东溟。」

近义词:挺起胸膛

基本字义

竖(竪)shù(ㄕㄨˋ)

1、直立,直立的,与“横”相对:竖立。竖井(一种垂直的矿井)。竖琴。竖起耳朵听。

2、汉字笔形之一,自上往下。

3、上下的或前后的方向,与“横”相对:竖着写。

4、旧称未成年的童仆,小臣,引申为卑贱的:童竖。竖子(a.童仆;b.鄙贱的称呼,如“竖竖不足与谋”。亦称“竖小子”)。

基本字义

qǐ(ㄑ一ˇ)

1、由躺而坐或由坐而立等:起床。起立。起居。起夜。

2、离开原来的位置:起身。起运。起跑。

3、开始:起始。起码(最低限度,最低的)。起步。起初。起讫。起源。

4、拔出,取出:起锚。起获。

5、领取(凭证):起护照。

6、由下向上,由小往大里涨:起伏。起劲。起色。

7、发生,产生,发动,提出:起风。起腻。起敬。起疑。起义。起诉。

8、长出:起痱子。

9、拟定:起草。

10、建造,建立:起房子。白手起家。

11、群,组,批:一起(一块儿)。

12、量词,指件,宗:一起案件。

13、自,从:起小儿就淘气。

14、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想起。掀起。兴(xīng)起。

15、用在动词后,与“来”连用,表示动作开始:唱起来。

16、用在动词后,常与“不”或“得”连用,表示胜任;亦表示达到某一种标准:看不起。经得起检验。

基本字义

jǐ(ㄐ一ˇ)

1、人和动物背上中间的骨头:脊椎。脊髓。脊柱。脊梁。脊背。脊椎动物。

2、中间高起的部分:山脊。屋脊。书脊。

基本字义

liáng(ㄌ一ㄤˊ)

1、架在墙上或柱子上支撑房顶的横木,泛指水平方向的长条形承重构件:房梁。栋梁。梁上君子(指窃贼)。

2、桥:桥梁。津梁(渡口和桥梁,借指学习的门径)。

3、器物、身体或其他物体上中间高起的部分:鼻梁。山梁。车梁。

4、中国战国时期国名,魏国于公元前361年迁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后,改称“梁”。

5、中国朝代名(a.南朝之一;b.五代之一)。

6、姓。

相关汉字

相关组词

安竖 逼竖 嬖竖 边竖 碧竖 猋竖 谗竖 二竖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3-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