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泻汪洋
基本解释
词条:『一泻汪洋』
拼音:yī xiè wāng yáng
注音:一 ㄒ一ㄝˋ ㄨㄤ 一ㄤˊ
解释:形容水流迅速,水势浩大。
成语解释
产生年代:近代成语
使用频率: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主体结构:紧缩式成语
常规用法:一泻汪洋作谓语;形容水流迅速。
典故出处:梁启超《谭嗣同传》:“一泻汪洋。”
基本字义
一yī(一)
1、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
2、纯;专:专一。一心一意。
3、全;满:一生。一地水。
4、相同:一样。颜色不一。
5、另外的:蟋蟀一名促织。
6、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一算。试一试。
7、乃;竞:一至于此。
8、部分联成整体:统一。整齐划一。
9、或者:一胜一负。
10、初次:一见如故。
11、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基本字义
泻(瀉)xiè(ㄒ一ㄝˋ)
1、液体很快地流:倾泻。
2、排出稀屎:泻肚。泻药。
基本字义
汪wāng(ㄨㄤ)
1、深广:汪洋大海。
2、液体聚集在一个地方:地上汪着水。汪汪(a.眼里充满眼泪的样子;b.象声词,形容狗叫声)。
3、量词,用于液体:一汪水。
4、姓。
基本字义
洋yáng(一ㄤˊ)
1、比海更大的水域:海洋。
2、广大,众多,丰盛:洋溢。洋洋。
3、指外国的,外国来的:洋人。洋货。洋为中用。
4、指现代化的(区别于“土”):土洋结合。
5、银元:大洋。洋钱。
相关汉字
相关组词
爱国统一战线 奥地利一八四八年革命 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不可无一,不能有二 八字还没有一撇 拔戟成一队 八十一元士 八十一章
推荐在线工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