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一哄而散

基本解释

词条:『一哄而散』

拼音:yī hòng ér sàn

注音:一 ㄏㄨㄥˋ ㄦˊ ㄙㄢˋ

解释:哄:吵闹。形容聚在一起的人一下子吵吵嚷嚷地走散了。

成语解释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使用频率: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主体结构:偏正式成语

常规用法:一哄而散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典故出处: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一卷:“看的人见没得买了,一哄而散。”

运用示例:白凤、阿男早收拾好钱文,向众人道谢,看的就一哄而散了。◎ 清·吴趼人《情变》第六回

精选例句

1、几个青年人在一起斗殴,看到警察过来,一哄而散。
2、假若蜂王死了,它们就会一哄而散,连养蜂人都不得不佩服蜜蜂。
3、人群在主角退场之后以一哄而散,校园又恢复往日的宁静,不过可以预料的是,一场更大的风波即将席卷全校。
4、正所谓战意全消的清军士兵根本就用谁带头,直接就一哄而散四处奔逃起来。
5、大厅里,人群一哄而散,人们四处逃窜着,响起了一阵阵警报声。

近义词:作鸟兽散

反义词:一哄而起、源源而来、接踵而至

基本字义

yī(一)

1、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

2、纯;专:专一。一心一意。

3、全;满:一生。一地水。

4、相同:一样。颜色不一。

5、另外的:蟋蟀一名促织。

6、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一算。试一试。

7、乃;竞:一至于此。

8、部分联成整体:统一。整齐划一。

9、或者:一胜一负。

10、初次:一见如故。

11、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基本字义

hōng(ㄏㄨㄥ)

1、好多人同时发声:哄传(chuán)。哄动。

其他字义

hǒng(ㄏㄨㄥˇ)

1、说假话骗人:哄人。哄弄。哄骗。

2、用语言或行动逗人喜欢:哄逗。哄劝。哄小孩儿。

其他字义

hòng(ㄏㄨㄥˋ)

1、吵闹,搅扰:起哄(故意吵闹扰乱,亦指开玩笑)。哄场(指观众喝倒彩)。哄抢。一哄而起。

基本字义

ér(ㄦˊ)

1、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2、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如“而且”。d.表转折,如“似是而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3、表(从……到……):从上而下。

基本字义

sàn(ㄙㄢˋ)

1、分开,由聚集而分离:分散。解散。涣散。散落。散失。散逸。

2、分布,分给:散布。散发(fā)。天女散花。

3、排遣:散心。散闷(mèn)。

4、解雇:他干的不好,让那家饭店给散了。

其他字义

sǎn(ㄙㄢˇ)

1、没有约束,松开:松散。散漫。懒散。散曲。散记。散板。散文。披散头发。

2、分开的,分离的:散居。散乱。散座。散兵游勇。

3、零碎的:散碎。散装。散页。

4、中医称药末:散剂。丸散膏丹。

中英翻译

翻译:break up a hubbub

相关汉字

相关组词

爱国统一战线 奥地利一八四八年革命 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不可无一,不能有二 八字还没有一撇 拔戟成一队 八十一元士 八十一章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3-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