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一龙一蛇

基本解释

词条:『一龙一蛇』

拼音:yī lóng yī shé

注音:一 ㄌㄨㄥˊ 一 ㄕㄜˊ

解释:忽而像龙的出现,忽而像蛇的蜇伏变化多端。比喻人的处藏或出或处,或显或隐,随着情况的不同而变更。

成语解释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使用频率: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主体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规用法:一龙一蛇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指变化莫测。

典故出处:先秦 管仲《管子 枢言》:“周者不出于口,不见于色。一龙一蛇,一日五化之谓周。”

古代诗词

宋代.苏颂.暇日游逍遥台睹南华塑像独置一榻旁无侍卫前:「不将不迎随物化,一龙一蛇更蛰蜿。」
明代.林光宇.鸿门宴拟谢皋羽:「翳云埋空日色黄,一龙一蛇间相将。」
清代.屈大均.赠清霞子:「至人变化无生死,一龙一蛇谁得似。」
清代.屈大均.题山阴祁五祁六藏书楼:「筑坛天目步珠斗,一龙一蛇左右趋。」
宋代.释德洪.黄鲁直南迁舣舟碧湘门外半月未游湘西作此招之:「知君不传西土衣,一龙一蛇聊玩世。」

近义词:或隐或显

基本字义

yī(一)

1、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

2、纯;专:专一。一心一意。

3、全;满:一生。一地水。

4、相同:一样。颜色不一。

5、另外的:蟋蟀一名促织。

6、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一算。试一试。

7、乃;竞:一至于此。

8、部分联成整体:统一。整齐划一。

9、或者:一胜一负。

10、初次:一见如故。

11、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基本字义

龙(龍)lóng(ㄌㄨㄥˊ)

1、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龙舟。龙灯。龙宫。龙驹(骏马,喻才华出众的少年)。画龙点睛。龙蟠虎踞。

2、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恐龙。

3、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龙颜。龙体。龙袍。

4、姓。

基本字义

shé(ㄕㄜˊ)

1、爬行动物,身体细长,体上有鳞,没有四肢。种类很多,有的有毒,有的无毒。以蛙、鼠为食,大蛇亦吞食大的兽类:蛇蜕。蛇行。蛇蝎。蛇足(喻多余无用的事物)。画蛇添足。

其他字义

yí(一ˊ)

1、〔委(wěi)蛇〕见“委2”。

相关汉字

相关组词

爱国统一战线 奥地利一八四八年革命 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不可无一,不能有二 八字还没有一撇 拔戟成一队 八十一元士 八十一章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3-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