揠苗助长
基本解释
词条:『揠苗助长』
拼音:yà miáo zhù zhǎng
注音:一ㄚˋ ㄇ一ㄠˊ ㄓㄨˋ ㄓㄤˇ
解释:揠:拔。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成语解释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使用频率: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主体结构:连动式成语
常规用法:揠苗助长连动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典故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运用示例:对学生的教育既不能揠苗助长,也不能放任自流。
精选例句
1、学习须渐进有功,一味跳级求深,无异于揠苗助长。
2、然而在教育部宣布幼稚园不得教授美语等一连串的禁令复,不禁令人反思,幼儿阶段教授美语到底是向下扎根或是揠苗助长?
3、即便是你亲生的孩子,你也千万别揠苗助长,更别穷瞎操这个心吧!
4、不顾儿童身体需求,一味地让他们趴在桌上学习,节假日也不让他们休息,这是一种揠苗助长行为。
5、你不顾孩子资质,硬要孩子变成资优生,小心揠苗助长,
古代诗词
宋代.孙应符.恭和家大人将赴季弟官舍书示及门之作:「揠苗助长犹为害,况复芸人舍己田。」
明代.成鹫.龙江黄桓思出秋诗见质赋此以赠:「幸不揠苗助长如宋人者,与君努力耕春畴。」
近义词:欲速不达、拔苗助长、适得其反
反义词:放任自流、循序渐进
基本字义
揠yà(一ㄚˋ)
1、拔:揠苗助长(zhǎng)(亦称“拔苗助长”)。
基本字义
苗miáo(ㄇ一ㄠˊ)
1、初生的植物或没有秀穗的庄稼:禾苗。麦苗。树苗。幼苗。苗子(亦喻继承某种事业的接班人)。苗而不秀(只长苗而不秀穗,喻本身条件虽好,但没有成就)。
2、形状像苗的:火苗儿。
3、某些初生的饲养的动物:鱼苗。
4、能使机体产生免疫力的微生物制剂:疫苗。卡介苗。
5、子孙后代:苗裔。
6、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贵州、湖南、云南、四川、湖北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苗族。苗绣。
7、姓。
基本字义
助zhù(ㄓㄨˋ)
1、帮助协同,辅佐:辅助。帮助。助手。助人为乐。助桀为虐。拔苗助长(zhǎng)。爱莫能助。
2、相传为殷代的租赋制度。
其他字义
助chú(ㄔㄨˊ)
1、古同“锄”,除去。
基本字义
长(長)cháng(ㄔㄤˊ)
1、两端的距离:长度。
2、长度大,与“短”相对,指空间,亦指时间:长短。长空。长短句(词的别名)。长夜(a.漫长的黑夜;b.喻黑暗的日子)。长风破浪(喻志趣远大)。长歌代哭(以歌代哭)。
3、优点,专精的技能:特长。专长。各有所长。
4、对某事做得特别好:他长于写作。
其他字义
长(長)zhǎng(ㄓㄤˇ)
1、生长,成长:长疮。
2、增加:长知识。
3、排行第一的:长子。长兄。长孙。
4、辈分高或年纪大:长辈。长者。家长。
5、领导人;负责人:部长。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