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
基本解释
词条:『自相矛盾』
拼音:zì xiāng máo dùn
注音:ㄗˋ ㄒ一ㄤ ㄇㄠˊ ㄉㄨㄣˋ
解释: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成语解释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使用频率: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主体结构:主谓式成语
常规用法:自相矛盾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典故出处:《韩非子 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
运用示例:这些理论自相矛盾。
精选例句
1、台湾当局时而说改善与大陆关系,时而又“废统”,这真是自相矛盾。
2、既不具有哲学美,更不具有实践美,前言不搭后语,自相矛盾、自我否定的地方,随手可以检出一大篓,存在重大理论误区。
3、心里太多想法了,一下子想读书,一下子想去打工,自相矛盾,不知道如何是好啊。
4、那个老书生说,我们活在一个很复杂的世道里,很多人的言行,哪怕是学问极高的读书人,还是会自相矛盾,我们看多了没甚道理的事情,难免会问,是不是书上的道理,是错的,或者说,是那些道理还没有说透,没有说全。
5、然后,他用一系列貌似无知的问题,迫使他们陷入自相矛盾的混乱境地,以至于他们最终不得不屈服,只好承认不知道自己说的是什么。
近义词:格格不入
反义词:自圆其说、言行一致
基本字义
自zì(ㄗˋ)
1、本人,己身:自己。自家。自身。自白。自满。自诩。自馁。自重(zhòng)。自尊。自谦。自觉(jué)。自疚。自学。自圆其说。自惭形秽。自强不息。
2、从,由:自从。自古以来。
3、当然:自然。自不待言。自生自灭。放任自流。
4、假如: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基本字义
相xiāng(ㄒ一ㄤ)
1、交互,行为动作由双方来:互相。相等。相同。相识。相传(chuán)。相符。相继。相间(jiàn)。相形见绌。相得益彰(两者互相配合,更加显出双方的长处)。
2、动作由一方来而有一定对象的:相信。相烦。相问。
3、亲自看(是否中意):相亲。相中(zhòng)。
4、姓。
其他字义
相xiàng(ㄒ一ㄤˋ)
1、容貌,样子:相貌。照相。凶相。可怜相。
2、物体的外观:月相。金相。
3、察看,判断:相面。相术(指观察相貌,预言命运好坏的方术)。
4、辅助,亦指辅佐的人,古代特指最高的官:辅相。宰相。首相。
5、某些国家的官名,相当于中央政府的部长。
6、交流电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7、同一物质的某种物理、化学状态:相态。水蒸气、水、冰是三个相。
8、作正弦变化的物理量,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状态可用一个数值来确定,这种数值称“相位”。亦称“相角”。
9、姓。
基本字义
矛máo(ㄇㄠˊ)
1、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长柄兵器:矛头。
基本字义
盾dùn(ㄉㄨㄣˋ)
1、古代打仗时防护身体,挡住敌人刀箭等的牌:盾牌(亦喻推托的借口)。后盾。
2、盾形的东西(多指硬币上的纹章):金盾。银盾。
中英翻译
翻译:self-contradiction; tergiversate
self-contradictionn. 自相矛盾
tergiversate*['tә:dʒivә:seit]
vi. 搪塞, 推托, 变节, 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