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非文是
基本解释
词条:『质非文是』
拼音:zhì fēi wén shì
注音:ㄓˋ ㄈㄟ ㄨㄣˊ ㄕˋ
解释:徒有华美的外表,而无相应的实质。
成语解释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使用频率: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主体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规用法:质非文是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典故出处:汉 扬雄《法言 吾子》:“其文是也,其质非也……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矣。”
古代诗词
宋代.苏轼.又一首答二犹子与王郎见和:「质非文是终难久,脱冠还作扶犁叟。」
近义词:华而不实
基本字义
质(質)zhì(ㄓˋ)
1、本体,本性:物质。流质(流动的不是固体的东西)。实质。质言(实言)。沙质。本质。质点。品质。性质。素质。资质。
2、朴素,单纯:质朴。质直。
3、问明,辨别,责问:质疑。质问。质询。对质。
4、抵押或抵押品:人质。
5、同“贽”,礼物。
基本字义
非fēi(ㄈㄟ)
1、不,不是:非凡。非法。非分(fèn)。非礼。非但。非同小可。啼笑皆非。
2、不对,过失:痛改前非。文过饰非。习非成是(对于某些错的事情习惯了,反认为是对的)。
3、与“不”呼应,表示必须(有时后面没有“不”字):我非看这本书。
4、责怪,反对:非难(nàn)。非议。无可厚非。
5、指“阿非利加洲”(位于东半球的西南部。简称“非洲”):东非。西非。
基本字义
文wén(ㄨㄣˊ)
1、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文锦。
2、刺画花纹:文身。
3、记录语言的符号:文字。文盲。以文害辞。
4、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文凭。文艺。文体。文典。文苑。文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文采(a.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b.错杂艳丽的色彩)。
5、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文化。文物。
6、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文。水文。
7、旧时指礼节仪式:虚文。繁文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
8、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文质彬彬。
9、温和:文火。文静。文雅。
10、指非军事的:文职。文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
11、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文言。文白间杂。
12、专指社会科学:文科。
13、掩饰:文过饰非。
14、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文不名。
15、姓。
基本字义
是shì(ㄕˋ)
1、表示解释或分类:他是工人。《阿Q正传》的作者是鲁迅。
2、表示存在:满身是汗。
3、表示承认所说的,再转入正意,含有“虽然”的意思:诗是好诗,就是太长了。
4、表示适合:来的是时候。
5、表示任何:凡是。是活儿他都肯干。
6、用于问句:他是走了吗?
7、加重语气,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天气是冷。
8、对,合理,与“非”相对:是非。他说的是。实事求是。
9、认为对:是古非今。各行其是。深是其言。
10、表示应承或同意(单说一个“是”字):是,我就去。
11、这,此:是日。是可忍,孰不可忍。比比皆是。
12、助词,把行为对象提前表示只这样做:惟你是问。惟利是图。
13、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