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中庸之道

基本解释

词条:『中庸之道』

拼音:zhōng yōng zhī dào

注音:ㄓㄨㄥ ㄩㄥ ㄓ ㄉㄠˋ

解释: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

成语解释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使用频率: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主体结构:偏正式成语

常规用法:中庸之道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典故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运用示例:他一面想,这既无闭关自守之操切,也没有开放门户之不安是很合于中庸之道”的。◎ 鲁迅《彷徨·幸福的家庭》

精选例句

1、此种态度之天然趋势,为产生中庸之道。
2、倘若逾越分寸,时尚就绝对没有放纵无度而不的事!一切要合乎中庸之道。
3、汉斯昆认为,各大宗教的共同点就在于六种观念,即关注人类的安宁,无条件地确认最基本的人性原则,遵行中庸之道,信奉"金律",确立一种道德榜样,期待意义和目的。
4、观念的市场里,有各种各样极端的声音,但只要没有国家机器的压制或者煽动,老百姓的意见,总会通过一番摇摆,回归中庸之道。
5、中庸之道在中国人心中居极重要之位置,盖他们自名其国号曰中国,有以见之。

古代诗词

清代.严遂成.彭襄毅泽 其一:「两家义方非中庸,中庸之道惟痴聋。」

近义词:不偏不倚

反义词:偏听偏信

基本字义

zhōng(ㄓㄨㄥ)

1、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中心。当(dàng)中。中原。中华。

2、在一定范围内,里面:暗中。房中。中饱。

3、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中辍(中途停止进行)。中等。中流砥柱。

4、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在研究中。

5、特指“中国”:中式。中文。

6、适于,合于:中看。

其他字义

zhòng(ㄓㄨㄥˋ)

1、恰好合上:中选。中奖。中意(会意,满意)。

2、受到,遭受:中毒。中计。

3、科举考试被录取:中举。中状元。

基本字义

yōng(ㄩㄥ)

1、平常,不高明的:平庸。庸医。庸言。庸俗。庸人。昏庸。庸主(平庸或昏庸的君主)。庸夫。庸暗(平凡,愚昧)。庸庸碌碌(没有志气,没有作为)。

2、需要:无庸细述。无庸讳言。

3、岂,怎么:庸讵(岂,何以,怎么,亦作“庸遽”)。

4、中国唐代一种赋税法:租庸调。

5、功劳:庸绩(功绩)。

6、古同“佣”,雇佣。

基本字义

zhī(ㄓ)

1、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往,到:“吾欲之南海”。

基本字义

dào(ㄉㄠˋ)

1、路,方向,途径:道路。铁道。志同道合。

2、指法则、规律:道理。道德。道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道学。传道。修道。

4、方法,办法,技术:门道。医道。

5、指“道家”(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老聃和庄周)

6、指“道教”(中国主要宗教之一,创立于东汉):道观(guàn)。道士。道姑。道行(háng)(僧道修行的功夫,喻技能和本领)。

7、指某些反动迷信组织:会道门。一贯道。

8、说,讲:道白。常言道。能说会道。

9、用语言表示情意:道喜。道歉。道谢。

10、线条:铅笔道儿。

11、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以下设“道”。

12、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

13、量词:一道大河。两道门。上三道漆。

14、计量单位,“忽米”的通称。

中英翻译

翻译:golden mean; juste-milieu; via media

相关汉字

相关组词

哀乐中节 闇中 暗中 奥斯维辛集中营 鼻中隔 宝中铁路 保中 百中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3-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