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遇之恩
基本解释
词条:『知遇之恩』
拼音:zhī yù zhī ēn
注音:ㄓ ㄩˋ ㄓ ㄣ
解释:给予赏识和重用的恩情。
成语解释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使用频率: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主体结构:偏正式成语
常规用法:知遇之恩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
典故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只因一时知遇之感,不觉为之一哭。”
运用示例:大帅的知遇之恩,卑职终身难报。◎ 刘章仪《枭雄吴佩孚》
精选例句
1、那种急急想报知遇之恩的冲动…
2、我坚信:只要不断地在社会这个大熔炉中学习,用“心”去面对一切,必然能不断战胜自己、超越自己,逐步走向成功!“毛遂自荐求展鸿鹄之志,诸葛尽瘁图报知遇之恩”。
3、凭什么你的知遇之恩要别人来付出代价。
4、只答应到他主办的工人子弟夜校去上课,算是聊助一臂之力,稍报知遇之恩。
5、你对我的知遇之恩,我一定结草衔环,绝不会忘记。
近义词:大恩大德、雨露之恩、知遇之感
反义词:切骨之恨、血海深仇
基本字义
知zhī(ㄓ)
1、晓得,明了:知道。知名(著名)。知觉(有感觉而知道)。良知。知人善任。温故知新。知难而进。知情达理。
2、使知道:通知。知照。
3、学识,学问:知识,求知。无知。
4、主管:知县(旧时的县长)。知府。知州。知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
5、彼此了解:相知。知音。知近。
6、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知(老朋友)。
其他字义
知zhì(ㄓˋ)
1、古同“智”,智慧。
基本字义
遇yù(ㄩˋ)
1、相逢,会面,碰到:遇到。遇见。遇事。奇遇。遭遇。境遇。
2、机会:机遇。际遇。知遇。
3、对待,款待:待遇。冷遇。
4、姓。
基本字义
之zhī(ㄓ)
1、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往,到:“吾欲之南海”。
基本字义
恩ēn(ㄣ)
1、好处,深厚的情谊:恩爱。恩赐。恩宠(指帝王对臣下的优遇和宠幸)。恩德。恩典。恩惠。恩仇。感恩。开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