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词典

惊蛇入草

基本解释

词条:『惊蛇入草』

拼音:jīng shé rù cǎo

注音:ㄐ一ㄥ ㄕㄜˊ一ˊ ㄖㄨˋ ㄘㄠˇ

解释:形容草书写得矫健而活泼。

成语解释

典故出处:《宣和书谱·草书七》若飞鸟出林,惊蛇入草。

运用示例:作一戈如百钧弩,作一点如高峰堕石,作一牵如百岁枯藤,作一放纵,如惊蛇入草。◎ 明·李贽《初潭集·师友四》

古代诗词

宋代.黄庭坚.墨蛇颂:「此书惊蛇入草,书成不知绝倒。」
明代.唐时升.咏雁字二十四首(录九首):「饮时渴骥奔泉上,栖处惊蛇入草中。」
宋代.释法智.偈二首:「惊蛇入草,飞鸟出林。」
宋代.释进英.偈三首:「与麽下去,惊蛇入草。」
元代.唐桂芳.伏读高昌佥宪公唐律十二首爱其清新雄杰殆本天成非吟哦造次可得韩退之慕樊宗师文苏子瞻拟黄鲁直体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区区虽欲效颦第恐唐突西施耳 其八 和秋日分司:「健鹘翻云诗律俊,惊蛇入草墨痕长。」

基本字义

惊(驚)jīng(ㄐ一ㄥ)

1、骡马等因为害怕而狂奔起来不受控制:惊车。惊群。马惊车败。

2、害怕,精神受了突然刺激而紧张不安:惊恐。惊骇。惊愕。惊惶。惊诧。惊遽。惊厥。惊悟。惊心动魄。惊惶失措。惊世骇俗(言行出奇,使世人惊恐)。

3、震动:惊动。惊扰。惊堂木。打草惊蛇。

4、出人意料的:惊喜。

基本字义

shé(ㄕㄜˊ)

1、爬行动物,身体细长,体上有鳞,没有四肢。种类很多,有的有毒,有的无毒。以蛙、鼠为食,大蛇亦吞食大的兽类:蛇蜕。蛇行。蛇蝎。蛇足(喻多余无用的事物)。画蛇添足。

其他字义

yí(一ˊ)

1、〔委(wěi)蛇〕见“委2”。

基本字义

rù(ㄖㄨˋ)

1、进,由外到内:进入。入梦。

2、适合,恰好合适:入选。入耳。

基本字义

cǎo(ㄘㄠˇ)

1、对高等植物中除了树木、庄稼、蔬菜以外的茎干柔软的植物的统称;广义指茎干比较柔软的植物,包括庄稼和蔬菜:青草。野草。茅草。水草。花草。草鞋。草堂(茅草盖的堂屋,旧时文人以此自称山野间的住所,有自谦卑陋的意思)。草原。草坪。草行露宿。草菅人命。

2、特指用作燃料、饲料的稻麦之类的茎叶:草料。柴草。稻草。

3、粗糙,不细致:草率(shuài)。草鄙(粗野朴陋)。草具(粗劣的食物)。

4、汉字的一种书体:草书。草字(亦为旧时谦称自己的别名)。章草(草书的一种,笔画保存了一些隶书的笔势,因其最初用于奏章,故名“章草”)。狂草。草体(①指汉字草书;②拼音文字的手写体,有大草、小草之分)。

5、打稿子,亦指稿子;引申为初步的,非正式的:草拟。草诏(为皇帝草拟诏书)。

6、荒野,原野,引申为在野的、民间的:草野。草莽。草寇。草贼。

7、雌性的(用于某些家畜、家禽):草鸡。

相关汉字

相关组词

骨惊 猜惊 愕惊 耽惊 惭惊 担惊 浮云惊龙 陈惊座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3-2024 福建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6016369号 闽公安备350503020006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