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儒十丐
基本解释
词条:『九儒十丐』
拼音:jiǔ rú shí gài
注音:ㄐ一ㄡˇ ㄖㄨˊ ㄕˊ ㄍㄞˋ
解释:儒:旧指读书人。元代统治者把人分为十等,读书人列为九等,居于末等的乞丐之上。后指知识分子受到歧视和苛待。
成语解释
典故出处:宋·郑恩肖《心史》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
古代诗词
近现代.何满子.七十古稀今不稀三章 蓦地六十九,打油三章,时1988年春节也 其一:「五岳三山惊喝令,九儒十丐总招诽。」
基本字义
九jiǔ(ㄐ一ㄡˇ)
1、数目,八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玖”代):九归。
2、泛指多次或多数:九死一生。九霄云外。
基本字义
儒rú(ㄖㄨˊ)
1、指读书人:儒生。腐儒。通儒(指博识多闻的大学者)。儒林(儒者之林,旧指学术界)。儒雅(读书人所具有的温文尔雅的风貌)。
2、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一个学派:儒家。儒教(即“孔教”)。儒士。儒术。儒学。
3、古同“懦”,懦弱。
基本字义
十shí(ㄕˊ)
1、数名,九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拾”代)。
2、表示多、久:十室九空。
3、表示达到顶点:十足。十成。
基本字义
丐gài(ㄍㄞˋ)
1、乞求。
2、讨饭的人:乞丐。
3、给与、施与:“沾丐后人多矣”。
相关汉字
相关组词
推荐在线工具
友情链接